非遗 | 薪火相传“彬彬腔”
说到锡剧
老无锡们最先想到的
肯定就是无锡最知名的
锡剧表演艺术家 王彬彬


今年王彬彬诞辰100周年
虽然老人已经去世多年
他所演绎的 《珍珠塔》、《双推磨》、
《孟丽君》 等经典形象
仍然在记忆中鲜活生动
他所创立的彬彬腔也仍然长唱不衰



为了纪念这位锡剧大师
彬彬腔经典撷英展演和
王彬彬经典代表作《珍珠塔》群英会
两台重量级的锡剧演出
这个周末与锡城观众见面
数十位锡剧名家将登台亮嗓
让广大戏迷朋友重温经典
感受锡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是2008年王彬彬最后一次登上舞台,对于这段珍贵的影像,彬彬腔第三代传承人王子瑜仍然印象深刻。


王子瑜:那时候我还不会唱锡剧,以唱昆曲的方式来唱锡剧,大家一块儿唱,三个人一块儿唱。现在的角度去听当时唱的样子,其实感觉唱得不是特别好,但是资料非常宝贵,现在回过头来再去看,其实已经是没法实现的事情了。



同年7月
王彬彬就因病在无锡逝世
一生长歌凝精华、人间传唱彬彬腔
斯人已逝
但大师所创立的彬彬腔
却依然是锡剧中的经典唱法
说起彬彬腔的起源
“小王彬彬”王建伟最感叹的就是父亲的好学精神


小王彬彬 王建伟

我父亲他幼年就丧母,少年时期我的爷爷也病故了,他就投奔了上海姑奶奶。当时正好隔壁有一个唱滩簧的叫朱仲明,是我父亲的开蒙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扎下了吐字归韵规范公正的唱腔。

当时王彬彬在上海
处处搭台唱戏
后来组建了自己的锡剧班底
为了磨炼自己的技艺
他在演出之余四处拜师求学
博采各家所长


勤奋好学、兼容并蓄
王彬彬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
不仅咬字清正
而且响亮激昂
具有深厚的表现力
让人一听难忘
作为领军人物
王彬彬更是将锡剧带到北京表演的第一人

我父亲1959年6月到北京演出,在西单剧场那边演了以后,北京老百姓很喜欢。当时接到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那时候周总理等很多很多领导都在看《珍珠塔》。谢幕的时候,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对我父亲说,你这个小青年唱得很有特点,字正腔圆。



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文章
《锡剧<珍珠塔>在京打响第一炮》
其中不仅提及锡剧进京的盛况
更总结出了“彬彬腔”三个字
从此这种让人一听难忘的唱腔
开始风靡大江南北


就在彬彬腔一路走红之时
王彬彬却并没有想过
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来传承衣钵
但是也许是血脉中就有锡剧基因
儿子王建伟在人生的兜兜转转中
最终还是选择 作为 自己的终生事业
成为了“彬彬腔”的传承人
同在锡剧院演绎锡剧
王建伟终于能够和忙碌的父亲走得更近
同时也开始了解父亲在锡剧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
但是初出茅庐、信心十足的“小王彬彬”
却也因为年轻气盛
差点“闯了大祸”

小王彬彬 王建伟

锡剧是个草根文化,我也想把它变得文雅一点,那时候就是要宣传青年优秀演员,搞了个专业演员大赛,从文字上、唱腔上、表演上做了很大的改动。


《跌雪》是锡剧的经典唱段
也是王彬彬最为人称道的经典段落之一
《跌雪》说的是《珍珠塔》的男主角方卿
在大雪中路遇劫匪
发现表姐临别赠送的点心其实是珍珠塔
他既埋怨姑母不近人情
又感叹表姐的一番真心
五味杂陈中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对于观众耳熟能详的段落
王建伟大胆改动
但最初台下却反应平平
很多观众更是对小王彬彬议论纷纷


小王彬彬 王建伟

那几天我都躲着我的父亲,不敢正视他。后来有一个记者和我说,这个改动是你父亲支持你的吗?你父亲和我说是我支持建伟这么改动,我当时非常感动。初赛进入复赛,复赛用我父亲的,一开口,台上和台下马上就呼应了,现场演出有一种气场上的交流,我马上就感觉到了,我感觉到了父亲确实了不起,他那个所谓经典是经过时代经过岁月淘洗下来,站得住脚的才叫精品。


从大胆改动经典
到敬畏经典学习经典
王建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好学上进
更是一种对待经典的科学态度
经典需要传承也可以大胆创新
但每一次创新要经得住时代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