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市级项目介绍:木雕——微型凹勺


















微型凹勺








木雕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圆木作至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仍能看到,比如化工厂炼制化工原料、酒厂蒸制酒药用的衫木桶、食堂用的木蒸、菜桶等;再比如城市家庭用的洗澡盆、水桶、米桶、脚盆、马桶等,农村种田用具如粪桶、粪勺、凹勺以及下河抓鱼、采菱用的菱桶等。它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十分广泛的民间手工技艺制品。上世纪六十年代民间嫁女儿嫁妆就需圆木作,有大、中、小件之区别,有长、圆之形状,有高矮之分,常用的有36或24件,最少12件,视家庭条件而定。







凹勺是江南一带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是江南姑娘必备的嫁妆,品种多达数十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化科技和材料的发展,木制品逐渐被铝制品、塑料制品等所替代,80年代后,在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圆木竹生活用品已很少见了,现基本退出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







陆荣兴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圆木作。他制作的特小型圆木作雕刻工艺保留了江南农耕文明特色,把传统凹勺做成微型,仅为实用品的几十分之一大小,勺总高13厘米,口面11厘米,身高6厘米,底面6厘米。凹勺柄上雕刻上动物、吉祥图案,施饰油漆金粉,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江南人家嫁女的物件36件微型圆件木制品,同样具有古色古香的风味,显示出圆作艺术的无比魅力,供人欣赏,亦可收藏。圆作木料要有韧性,木料不可有开裂,节笆要少。段料、划线、开料、砍料都要小心,以防止毁料。一般工具有:大、小钢制雕刻刀、光刀、元凿、特制的手拉锯、一般锯条、木工铅笔、木锉(有圆、扁、三角形)、砂皮纸、斧头等30多件。







2007年12月木雕—微型凹勺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遗项目。

目前,微型圆木作雕的唯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陆荣兴因年老体弱又患有眼疾,在传承方面存在有很大困难,该项目面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