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非遗文化之无锡留青竹刻


刀刃与青竹摩擦碰撞,洒落丝丝碎屑

指尖微动,优美的线条便被永远留在了上面

竹子渐渐失去了坚韧笔直的外表

获得了更为丰富细腻的美感

一件艺术品正在竹刻艺人手中诞生

无锡竹刻历史久远,技法多样,风格清雅古朴,在江苏竹刻艺苑中独树一帜。而在无锡传承最独特的当属“双契轩”了。双契轩竹刻世家传承了120余年,名家辈出,蜚声江南,是无锡竹刻的传承主体,他们的竹刻是精细、古雅、秀丽的代名词,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无锡人的细致。

▲无锡双契轩


双契轩竹刻的主要创作技法是“留青竹刻”。竹刻艺人在未经刮去外皮的竹子表面写字绘画,然后将图文以外的表皮铲掉,形成以竹青为凸起图纹,竹肌为衬底的阳文雕刻,这种雕刻方法就称为“留青”,也称“雕皮留青”或“皮雕”。

▲张契之留青臂搁《雨后春笋》


经年累月,竹肌和竹青产生变化,形成鲜明的色泽对比,精心镌刻在竹青表面的物象层次和表现皴擦晕染的刀痕就清晰地显露出来了,竹肌中密布的纤维细丝也从暗红的底色中隐约可见,此三者相映生辉,使留青竹刻艺术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高洁、素净和古雅之美,令人陶醉。

▲张契之留青台屏《牡丹图》


如今双契轩主要代表是第三代传人乔锦洪第四代传人乔瑜。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无锡竹刻于199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苏省第一批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名录”,并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典籍。2006年,无锡竹刻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2008年,无锡留青竹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第三代传人乔锦洪


双契轩竹刻世家第三代传人乔锦洪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传人乔瑜则被江苏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传承人。

▲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第四代传人乔瑜


乔瑜, 女,1974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英语、日语双大专学历。竹刻家乔锦洪、张英媛之女。1992年进入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随父母学习竹刻技艺,1993年拜无锡名书法家刘铁平、名画家顾青蛟为师,学习书画,并随著名作家陆永基学习诗文。书法精于晋唐小楷,绘画擅长工笔花鸟,文学作品以散文随笔、古典格律诗及翻译见长。

▲乔瑜留青臂搁《荷塘双燕》


乔瑜竹刻秉承家学,善雕皮留青,作品以花鸟、兰竹、书法居多,风格清灵秀美,素淡雅洁,多件作品入编《中国竹雕竹刻艺术》等大型画册,曾多次入选传统艺术展览并获奖,经常作为无锡市、江阴市政府礼品赠送贵宾

▲乔瑜留青臂搁《蕉荫藏小鸟》

▲乔瑜留青台屏《山茶小鸟》


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无锡双契轩竹刻艺术馆研究员。

▲乔瑜留青台屏《月季小鸟》


其父乔锦洪又名乔林,男,汉族,1947年5月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乔锦洪留青臂搁《岁朝图》

乔锦洪留青台屏《国色天香》


乔锦洪自幼受外祖父张瑞芝、舅公支慈庵等近代竹刻名家熏陶指点,尤其得到母亲、著名女竹刻家张契之的亲授。或许正是因为有此良师,乔锦洪才将无锡双契轩留青竹刻中的独特技法——留青浮雕练的炉火纯青。

▲乔锦洪浮雕台屏《兰》

▲乔锦洪浮雕台屏《竹》


与留青浅刻相比,这种雕刻手法所塑造的作品凸起程度高厚而敦实,层次清晰分明,显得更富有质感和立体感,作者常常适当地运用透雕、圆雕来增添画面的景深层次和空灵感,使物象显得凌空突起,赋予雕塑感。

▲当代乔锦洪浮雕《夏荷》


同时又巧妙地在物象某些部位表面用留青手法保留部分青筠,让作品整体格调既不失素雅蕴藉的笔墨情趣,又赋予起伏空灵的雕塑美。

▲当代·乔锦洪浮雕台屏《折枝莲藕》


200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乔锦洪“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同年,“无锡留青竹刻”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文化部认定乔锦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乔锦洪留青台屏《沙洲旅情》


他也曾多次以“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参展。


▲乔锦洪在第二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


正是有这样坚守传承的竹刻世家存在

无锡竹刻技艺才能发扬光大

供世人鉴赏,让后人传承

在众多非遗文化中占得一席之地


素材来自:惠山古镇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