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毓钧
秦毓钧
1873-1942
申报主笔,多家报纸总编,教育家,目录学家,博物学家,古文名家,乡邦文献编纂者
人物介绍

秦毓钧,字祖同,号平甫,别号一鸣,生于无锡县城内小娄巷。秦毓钧的祖父秦焕,廪贡生,官句容县学训导,著有《水竹轩诗文集》、《游梁录》、《句曲公余录》。父亲秦坤培,因家贫无力读书,游幕河南、浙江,以此谋生,曾在新郑、桐柏、临漳、南阳等县及杭州、湖州等府官衙任幕僚。秦坤培去世时,秦毓钧只有15岁。祖父秦焕即指定第四子秦复培负责教读秦毓钧。秦复培是优廪生,邑中名师,精通经史,著有《礼记章节》、《读左义法》、《历代地理今译》。秦毓钧在四叔的悉心教读之下,自己也努力学习,经史古文词章及目录掌故之学,无不博览精究。后在东林书院当月课生,每届课期,领卷作文,常常一题作二文,成绩名列前茅。领得膏火以佐家用。一些故家巨室,纷纷延聘秦毓钧为家庭教师课读子侄。光绪二十四年(1898),秦毓钧正取岁试成为东林书院正式学生。第二年科试,为一等第二名,调赴南菁书院肄业,补增生遗缺。第三年,选拔入专斋二班学习。第四年,科试为一等第七名。同年八月,秦毓钧与侯鸿鉴、顾述之同赴日本留学。经补习日文后,于1903年正月进宏文学院速成师范学习,到12月毕业回国。

秦毓钧在日本留学期间,与无锡籍留日学生侯鸿鉴、从弟秦毓鎏等参观大阪博览会。发现我国福建省产品置于台湾馆内,当时台湾已成日本殖民地,暴露了日本视福建为其领土的野心。经与主办人交涉,迫使将福建产品从台湾馆移出,置入四川馆内展出。

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秦毓钧受山东候补道员朱钟祺之聘,至济南筹备高等学堂,兼任公立小学堂师范教习。半年后,转任江苏松江府青浦县中学堂史地教习。任职一年多后,秦毓钧从松江回锡,筹备成立锡金公立师范。

光绪三十二年(1906),锡金公立师范学校正式开学,蔡文森任校长,秦毓钧负责教务,讲授教育学、伦理学。该校为无锡最早的公办师范学校。这一年,秦毓钧又协助秦谦培及秦宝瓒等将秦氏书塾改办秦氏公学,以补公立学校之不足。

光绪三十四年(1908),秦毓钧应张蕴和之招,进上海任申报主笔。申报为清末和民国期间中国第一大报,销数最多,为舆论界影响最大的报纸。秦毓钧任职四年间,所作短评,据事直书,反映实况,指陈得失,颇负盛誉。

民国成立,1912年秦毓钧应江浙联军总司令徐绍桢之请,至南京编纂战史,徐氏及留日同学黄兴等想请他在总统府任职,秦毓钧不愿为官,婉言辞谢,离南京回到上海,受狄平子之聘,入时报任主笔。因袁世凯倒行逆施,阴谋复辟帝制,无言论自由,愤而辞职。转而进中华书局,参与欧阳溥存等编纂《中华大字典》,此字典收单个汉字48000多个,是当时字典收单字最多的一种,解释字义简明扼要,并校正了《康熙字典》的错误2000多条,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语言等的教学研究,均有一定参考价值。在现代,该字典仍多次再版,供学者使用。完成字典编纂后,秦毓钧即任上海《亚洲日报》主笔,数月后,改入中国图书公司任编辑。在上海工作期间,秦毓钧编写了《东三省、新疆府厅州县志》四卷、《教育学》等书。

1918年始,秦毓钧回到无锡,息影家园,广搜地方文献资料,从事著述,对邑中地方文献多有收获。1920年,秦毓钧受蒋哲卿之聘,出任锡报总编辑。秦任职期间,坚持新闻自由,舆论公正,不畏强暴,揭露时弊。他文思敏捷,每日撰写短评两篇,一为时评,一为邑评,虽寥寥数语,而洞察社会阴暗面,由于敢于说话,很受读者欢迎。又经常以“乙厂”笔名,撰写地方历史掌故,增加副刊的可读性,趣味性。1922年1月,无锡绅士薛南溟任市正董,其次子薛汇东为袁世凯女婿,至懋纶绸庄选购衣料,对店员张鹤年“始则严词诘问,续复施以一掌,且以玻璃上之水烟掷去”,引起冲突。薛汇东及其兄薛育津拜会县知事,要求拘捕该店经理到案严办。秦毓钧即在锡报上刊载《异哉市正董之子》、《我之爱人谈》、《吾忆》三篇邑评批评薛公子,告诫薛南溟,讽刺县知事。当时另一张报纸新无锡报,社长兼主笔杨楚孙,也连写三篇短评,与锡报针锋相对,指责商界。1925年1月,锡报改组,秦毓钧脱离报社,即于同年6月独立创办无锡新闻报。该报以“彰一邑之公是公非”为办报宗旨,秦任社长兼主笔。从此,无锡地方有了锡报、新无锡报、无锡新闻三家日报,竞争相当激烈。无锡新闻在新闻三家日报,竞争相当激烈。无锡新闻在新闻报道方面面目一新,消息真实快捷,短评仍有秦毓钧执笔,持论公正,无偏无私,受到读者喜爱,报纸销量逐渐上升。因无锡新闻不避权贵,该说就说,不留面子,更不趋炎附势,当然受到权力者的嫉恨。

1925年9月10日,无锡新闻登载《做鬼戏》一文,痛骂无锡县国民议会的初选。秦邦宪读后赞扬它说的痛快。新任无锡县知事杨天骥,到任后即拜访地方绅士,极意联络。杨对新闻界发表谈话,“以后对于地方一切事务拟分成十成,以五成为地方人士谋幸福,以三成为县知事留余地,以免办事困难。以二成为省政府稍留面子,勿事操切,以免隔阂。”秦毓钧即以“新知事之十成宝训”为题,写了短评。当时的《无锡评论》特全文介绍,称誉秦毓钧“究属吾邑读破万卷之博学君子,二十年前之老马记者,以故不失长者仁厚之风,深知二十年阅历况味,而举本乎人情,行乎君子成人之美。我最不忍释手,爱读其文。”“妙哉老记者之阳秋评解。”

秦毓钧秉新闻自由之宗旨,不计后果,新闻报道秉笔直书,触犯恶势力也在所不惜。1925年11月7日登载《西区商团殴辱商民记》新闻一条。其他两家报纸与商团早有勾结,不予报道。商团200余人,持枪深夜将报馆捣毁。此事震动全县,锡社、孤星社成员十分愤怒,在《无锡评论》上严正指斥商团犯法行为,支持秦毓钧。事后商团会长杨翰西不得不出面公开登报道歉,上门道歉,赔偿损失。尽管如此,地方黑暗势力,频频施害,施加压力,要坚持正义,必然危及报社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就只能停办报纸。这件事不久,秦毓钧只得将报纸停办,退出了新闻界。自办报纸,其生命仅有半年。秦毓钧从任申报主笔至退出新闻界从事此业达17年,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新闻自由成了一句空话。秦毓钧从此再也未涉足新闻事业。

秦毓钧关心乡邦,敢于坚持正义。寄畅园为明代无锡名园,虽经粤匪烧毁,但泉石花木,假山池沼,石桥土冈,仍然幽雅不减,园中碑刻亭廊,尚有遗存,全园轮廓尚存。不料族中个别不肖之徒,迷恋市利,居然于1921年拟与商人签约,出租而改建游乐场。此事族长也管顾不周。秦毓钧不顾族长尊严,首先反对,以致其事不成,五百年秦园得以保留其古貌古地,为后人保护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该园今天已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秦毓钧对故乡河道水利素有研究,曾下过一番功夫。1921年江浙水利联合会金天翮与无锡胡雨人在治水问题发生激烈争论,督办王丹揆偏向金天翮。秦毓钧即指出王金二人的驳词都“不足以折服胡子”以“旧闻所及,自陈一家之言”,写《东吴一勺谈》,刊载《锡报》,1923年12月,无锡县水利研究会组织审查会,秦毓钧起草细则。秦和胡雨人等13人被推为干事和审查员。秦和胡经常实地勘察河道,研究水流走向。1924年7月,秦毓钧发表提案,指出“全县水利根本计划,应从测量入手”,胡表示“此案极为重要,可将各河道测量后,凑成无锡全县水道图。”并议决疏浚闾江口,整理西门外护城河,改建西门桥和显应桥,以畅水流,逐步由水利局负责实施。在改建西门桥时,胡雨人、秦毓钧、钱孙卿等同意将桥洞从2.2丈拓宽至6.5丈,与河身宽度相等,保证水流畅通。后由于薛南溟坚持以“此项水利与无锡市境内无关系”为由而加阻挠,后又为了保留邵姓高姓房屋、仅建成4.3丈宽的桥洞,以致发生旱灾时,北乡河道干涸,禾苗枯萎,收成减少。1926年5月,改建显应桥工程动工时,有个曾任无锡县警察所长的宋某,特从山东致函水利研究会主任钱孙卿,主张在显应桥建水闸。秦毓钧闻讯后即致函水利工程局主任杨翰西、研究会主任钱孙卿说:“水性宜通不宜塞,宜顺其自然,不宜曲防横遏,此实治水不易之通则,自西门有显应坝之设,降水而东,似仅仅为城中饮料计,于交通有妨,于农田则更有害而无一利。今幸公理渐彰,障碍撤除,宋某何人,忽自远道腾其如簧之舌,以北乡水利为借口,殊不知北乡水利在闾江,不在显应桥。”显应桥筑坝,历史上曾为邑中一大讼案,开坝放流,已成共识。宋某蹈旧时之陈案,谰言搅局,乃无耻小人。

1925年8月,秦毓钧接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留心邑中文献,热心乡邦文献,编校参订乡贤著作,颇费苦心,甚有劳绩。在任期间明确表示“为表彰散佚乡哲遗书,零篇断简,或为人间孤本,或且并未刻本而钞本流传者,尤宜广为搜罗。”他任职4年,征集到不少乡贤著作。

1926年,秦毓钧出版了前任馆长严尧钦所编《无锡县立图书馆目录》,共5册,铅印出版。接着又编《巡回文库书目》,油印分送各界。1927年,编印《乡贤书续目》。1928年又将建馆以来大事辑成《县图书馆历年概况》一册出版。这一年秋,将乡贤著作《乐阜山房诗集》及《邵文庄公年谱》校阅一过付印。秦为保存文献,倡导学术,把县立图书馆所藏之明版、精刻本、孤本、旧抄本、稀见之本另作善本书库,提存一处,妥为保存。1929年出版了《无锡县立图书馆善本书目》,并亲自写了序言。充分表现了作为图书馆馆长的远见卓识及专业水准。该书出版后不久,秦毓钧即辞去馆长之职。与辞职有关之事,同年,无锡重修地方志,秦被推为常委,担任编写之职。秦毓钧长于文字,娴于掌故,为人所重,任此编写,允宜得当。后因国民党二区党部旧宪而新贵者,百计迫害,则编写之任与馆长之职并罢矣。修志之事亦中途沮谢。

秦毓钧辞职后专心于乡邦文献,家族著作之编纂。编碧山吟社创始人秦旭、凤谷行窝创建人秦金、寄畅园主秦瀚三人的诗集为《秦氏三府君集》,诗后缀以列传、墓志、行状等材料。此三人原来都有诗集,但后皆失传,赖此辑本刊刻传世。1930年秦毓钧又将历时12年而收集的秦氏家族123人的490篇古文,编成《锡山秦氏文钞》12卷,印行传世。此书不仅是无锡秦氏家族的文献汇编,亦且为地方掌故文献之宝库。1931年秦毓钧校勘完成《高子遗书节抄》及钱泳《锡山补志》,并刊印成书。1932年8月,秦毓钧出任无锡县历史博物馆馆长,锐意整顿馆务,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博物馆,并修葺博物馆所在的孔庙照墙。1933年秦毓钧积极赞助侯学愈重刊秦瀛《小岘山人文集》印费,又亲自校勘。这一年秦毓钧写成《寄畅园考》,虽未刊印,但为寄畅园的掌故留下了宝贵资料。1937年底,无锡沦陷于日寇,秦毓钧闭门谢客,生活虽清苦而气节不改。嗣患中风,贫病交迫中,于1942年8月去世。

秦毓钧故居今尚存于小娄巷50号、52号之秦焕故宅,其中福寿堂建于光绪年间,堂匾尚在。另有小园,园有明代古井栏及百年牡丹,备弄通福田巷。

作品集
02《无锡文库(第3辑):秦氏献征录》
01《无锡文库(第3辑):秦氏献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