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
陆定一
1906-1996
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副总理,文化部长,中国共产党宣传部部长,双百方针的倡导者。
人物介绍

陆定一,字慕武,生于无锡西漳,三岁时全家迁居城中西河头。他的祖父陆蓉弟经商致富,在乡里颇有声誉。父亲陆澄宙毕业于京师法律学堂,曾任总检察厅总检察官,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检察人员。他为官清廉,执法公正,痛恨法官中的执法腐败,查处过一名京师高等检察厅的法官。

陆定一自1911年初就跟随父亲在北京接受启蒙教育,后回无锡,先后就读于无锡县第一国民初等小学(今崇安寺小学)和江阴江苏公立南菁学校。1918年夏进入上海南洋大学预科班。1922年升入该校电机工程科学习。

陆定一在南洋大学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参加集会游行等声援活动。还返锡组织“无锡旅外学生联合会”,参与编辑《无锡旅外学生联合会周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4年1月,他与旅沪学生王启周等人组织“锡社”,出版《无锡评论》,他担任编辑。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走上街头,与爱国学生一起散发传单,向群众演讲,宣传反帝爱国思想。他还被南洋大学学生会选派为上海学联的代表,参加编辑学联的刊物《血潮日刊》。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他开始研读马列主义的著作,认识到只有起来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1925年秋,陆定一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他多次回忆说:“我曾在交大读书八年,我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就是在那时形成的。”入党后,陆定一担任学校党、团组织的负责人,主编校刊《南洋周刊》,宣传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1926年夏,陆定一从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他的父亲要他去读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如果考不上公费,家里供他自费留学。因为他的祖父本有一块“陆企贤义田”,对出国留学的家族子弟可提供1000元大洋。况且电机专业在当时是相当吃香的。一边是既有地位又有金钱的电机工程师,一边是随时都会流血牺牲的革命者,陆定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从此他就跟家庭疏远起来。

陆定一继续留在上海,组织上分配他担任团法南区委书记,随后调团中央编《中国青年》杂志。这时,他只靠几元钱津贴过日子,有时连阳春面都吃不上。1927年4月下旬,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5月,在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12月,爆发了广州起义,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到广州帮助团省委工作。此时广州起义已经失败,他把调查情况,写了一篇《广州暴动的经过及广州共青团在暴动中的工作》报告,留下了广州起义的宝贵历史资料。此后,他又以巡视员的身份,到海陆丰协助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他把青少年组织起来,成立“马克思队”、“列宁队”、“李卜克内西队”和全有女青年参加的“卢森堡队”。后来,这一千多名青年都参加了红军。

1928年秋,共青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任宣传部长,主编《中国青年》。他撰写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文章,针对大革命失败后,一些人对革命失去信心的现状,批判各种错误思想,阐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难以想象,一个22岁的青年,对形势的分析和论述已相当成熟。

1928年冬,受党的委派,陆定一到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共代表团团长是瞿秋白,成员还有张国焘、邓中夏、余飞。但当时王明依仗苏联人、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的势力,搞宗派主义,抵制中共代表团,使代表团很难发挥作用。中共在莫斯科设有一所“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这个大学同样被米夫、王明等人组成的“支部局”控制。1929年,陆定一跟该校女学生唐义贞结婚。婚后不久,唐义贞就被“支部局”开除团籍,理由是反对“支部局”,其实是将矛头指向陆定一和代表团。“支部局”将占大多数的反对他们的学生开除党籍、团籍、学籍,有的还被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

1930年6、7月间,共产国际要中共代表团“改变成分”,陆定一随代表团回国,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职务。

1931年,王明一伙在米夫的支持下,当上了总书记。陆定一被撤销了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长的职务,担任团中央组织部干事。1933年初,设在上海的团中央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很多人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由于陆定一及和他一起的同志警惕性高,得以脱险。此后他辗转寻找组织,到了中央苏区。却在报上看到一条决议,说是根据某某报告,“陆定一逃跑回家”,“决定开除团籍”。后经申诉,在董必武同志的主持下,此事得以平反。组织上安排他在《斗争》杂志当技术编辑,实际上就是刻钢板。

他和他的妻子唐义贞在瑞金重新相聚。以前,有人曾对唐义贞说“你嫁给我吧。陆定一逃跑回家,被开除团藉,是登了报的,千真万确。你还要白等么?”唐义贞却说:“陆定一是一定会回来的,我要等他。”环境那样艰苦,他们又都受到王明路线的迫害,但唐义贞却坚信陆定一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是一定会回来的。这使陆定一十分感动。他把唐义贞引为知己,并说:“我一世忘不了这样的知己。”

1934年10月,红军将要长征,唐义贞因已怀了第二个孩子,不能跟着走。她的处境将十分危险。但她沉着镇静,反而安慰陆定一,叫他放心地走。红军离开后不久,她就被反动派抓去残酷地杀害了。她托人带给陆定一的口信说:“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定为革命奋斗。党籍虽然没有恢复,但我一定这样做。相信定一也一定会这样做的。至于夫妻,是次要的。如果能够团聚,当然愿意。为了革命而办不到的时候,也只能随它去了。”这是后话,陆定一知道这个口信已是1943年的事了。

长征开始时,陆定一没有职务,也没有枪,只拿着一支梭镖编在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他没有任何怨言,高高兴兴地一路上刷标语,做宣传鼓动工作。1935年遵义会议后,才确定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他写自己长征经历的散文《老山界》,脍炙人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和同志们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一路走,一路工作,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政策,鼓励部队勇往直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底,他奉命回延安。1941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介绍,陆定一认识了同乡的共产党人严朴的长女严慰冰,并于8月30日在延安结婚。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在新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5年,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该时期他写了许多重要文章,随同周恩来赴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兼任文化部部长。

他长期主管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及文化教育工作。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在怀仁堂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这是中央对“双百”方针最透彻,最详细的阐述。陆定一在工作中身体力行,认真贯彻这一方针。郭沫若和范文澜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有不同看法,有人提出要中宣部拍板作决定。陆定一说,这是学术问题,要有史学家自己去讨论解决。毛泽东也同意他这一意见,还风趣地说,如果中宣部去管这些事,请马克思当部长,恩格斯、列宁当副部长,也解决不了。30年后,陆定一还意味深长地说:“‘双百’方针是个好方针,认真执行使我国受益无穷;不执行就会吃亏。听李四光的地质学说,我国由‘无油国’变成有油国;不听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意见,吃了大亏。都是例证。”

上世纪60年代初,“左”的思潮已很盛行。北京市曾提出,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要对它“进行改造”,中间开一条大马路,将文华殿和武英殿改造成娱乐场所。陆定一为此事专门召开会议,他在会上表示:故宫就是故宫,就是要地广人稀,就是要“封建落后”。还说:“这个地方不能搞现代化,我看,一万年也不要在里面搞电灯。”中宣部将此意见反映到中央和相关部门,故宫终于得以保留下来。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皇宫,现在已成为世界遗产。

"文革"中,陆定一残酷迫害,被关进秦城监狱,严刑迫供,关押近13年之久。他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毫不妥协,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铮铮铁骨。1979年6月8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陆定一同志问题的复查报告》,为他的错案彻底平反。

当时,中央仍希望他去管中宣部或中央党校。他说:“我73岁了,孔夫子就是这个岁数死的,人老了,身体不好,不能再去占这个位置。”1979年6月,陆定一被增选为政协全国副主席,同年9月,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但是他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到各地视察,将看到的情况写成意见、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1983年12月,他写了《用毛泽东思想整党》一文,经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批示后,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同时刊登。

1996年5月9日,陆定一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作品集
陆定一书法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