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
顾宪成
1550-1612
明东林书院的创建者,理学家,八股文大家,东林领袖,主讲东林书院八年。东林学派的创建者。
人物介绍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别号泾阳先生,无锡张泾桥人。顾宪成的父兄从商致富,《康熙无锡县志》载:顾宪成的父亲顾南野:“自邑之上舍独身徙泾皋,日食一糜而信孚乡党,久之遂用起家。”顾宪成自己也谈到他父亲“就廛而市”。《东林书院志》卷七《顾泾阳先生行状》中提到“先生兄弟四人,公(顾南野)命伯仲治生,叔季治经。治生者佐治经者,故先生(顾宪成)与季时不问生产。仲公有心计,多天幸,箸稍稍起。其末年,兄弟各念南野公之慕范公而赍志长终也,捐产以赡其族之贫,区之役。”后来创建东林书院,就有顾自成捐助的几百两银子。

顾宪成从小读书聪颖,后来师从好友薛敷教的父亲薛应旂学习八股文,而薛应旂是海内八股文的大家,有八股评选本风行海内,而顾宪成尽得其师真传,成为海内名手,名声超越师门,明末王夫之曾评论:

承嘉靖末,苏曾泛滥至馀,当万历初俚调咿嚘之始,顾泾阳先生独以博大宏通之才,竖大义,析微言,屹然岳立,有制艺以来无可匹敌。夺王、唐大家之名,以推毂先生,虽阅百世,不能易吾言也。但以无可跻攀,为流俗所不歆羡耳。

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揀择,非读书见道者,未许涉其津矣。

作为八股文的能手,顾宪成在隆庆四年(1570)以第一名成绩成秀才,万历四年(1576)应天乡试,中了解元,这使他声名大噪,无锡人口头常说的“顾泾阳的文章”,成为独特的文评标准,想获得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纷纷前来向他讨教,但“微析穷探,真知力践。”有几个能做到呢?薛应旂在教他的同时,还授以《考亭渊源录》。从此在顾宪成心中程朱理学成为一生探究的崇高目标,不但后来的东林讲学种因于此,还对明末的朝政产生了巨大影响。万历八年(1580)顾宪成到北京参加会试,连战皆捷,会试中获第二十名,殿试得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这个名次相当于全国第五名。接着被授官户部广东司主事。

当时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竟然二十五年不与朝臣见面。在这昏君的治下,踏上仕途的顾宪成必然会走一条坎坷崎岖的路,因为他“忧时如疾痛,好善如饥渴。”“至关纲常者,毅然执之不移;至关邪正者,井然辨之,必悉早见也。”

万历十年(1582)六月,宰相张居正生病,朝中文武官员都争先恐后地到庙中替他祷告,祝他早日康复。只有顾宪成不以为然。他的同僚怕他会得罪这位权相,代他签了个名。顾宪成得知后,立即骑马赶到庙里,把自己的名字抹去。表现了他政治上不盲从流俗。万历十五年(1587),朝廷对在京官员进行考察。在南北都御史的问题上众官相互攻击。顾宪成写了一篇长疏,对这种不正常现象加以抨击。奏疏不合万历皇帝的旨意,他被连降三级,调到湖广桂阳州(今属湖南)当判官。

顾宪成在地方上注意对百姓进行教化。他升任浙江处州推官时,碰到一对兄弟,多年来打官司没有结果。顾宪成对他们说:“兄弟就像手足,你们自己的手跟自己的足相争过吗?”他给他们一人一根很粗的棍子,对兄长说:“你给我狠狠地打你的弟弟。”又对弟弟说“你给我狠狠地打你的哥哥。”兄弟俩拿着棍子愣了,顾宪成说:“打呀,怎么不打呀!”兄弟俩一齐跪下,对顾宪成说:以前的官总是给他们评理,若说哥哥有理,弟弟不服;若说弟弟有理,哥哥不服。现在他们明白了,他们不再相争了。顾宪成笑着说:“这就对了,你们握手言和吧。”兄弟俩相互抱着大哭一场,从此再也不打官司了。他调任福建泉州府推官时,由于他公廉寡欲,在群吏中被评为“天下司理第一”。

万历二十年(1592),顾宪成再次调入吏部。因工作勤勉踏实,从考功司主事,升验封司员外郎,直至文选司郎中。但是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仗义执言。当时朝廷有“国本”之争,一些大臣要求立皇长子为太子,以求政治稳定。明神宗(即万历)却迟迟不肯答应,反而对上疏的人大加训责。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神宗同时封了三个皇子,以此搪塞大臣国本之争。顾宪成立即倡议吏部文选、考功等四个司同时上疏,再次申述要册立太子。结果他们都受到了处分。

万历二十二年(1594),朝廷下令推举阁臣。顾宪成系职责所在,经与同僚等商量,准备提名已被罢免的大学士王家屏入阁。他的上司很有顾虑,叫他换一个人选。顾宪成却认为,他只有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人选提上去,才是对朝廷负责的态度。提上去后,万历皇帝勃然大怒,将顾宪成削为平民。

顾宪成回到故里,身心疲惫,积劳成疾。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他几乎病死。他的学生围在床边哭泣,顾宪成突然睁开眼来,说:“人有来处,应有去处。何必悲伤呢。”一次,他从昏迷中醒来,口占一诗:“茫茫大化任推迁,消息盈虚总自然。若欲个中生去取,请观四十六年前。”那年他四十六岁,他把个人生死完全作通脱旷达观之。

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他的身体渐渐恢复了。他开始热心于讲学,希望通过讲学来改变世道人心,一开始就把讲学和议政连在一起。他在家中“同人堂”,开课讲学。一时候许多贤人士子慕名而来,争相求教,盛况空前。他还经常与苏州、常熟、松江、太仓、嘉兴、宜兴、等吴中同人,于惠山天下第二泉旁开会研讨程朱理学,人称“龙山胜会”。

顾宪成希望有一个固定宽敞的讲学环境。一次他去凭吊南宋杨时造的东林书院废墟,忽然想起可将该书院恢复起来。于是他和他的弟弟顾允成、高攀龙等倡议,向地方当局申请重建东林书院。他们的倡议得到常州知府和无锡知县的支持,一些地方士绅也表示愿意资助。万历三十二年(1604),一座崭新的东林书院重新屹立在无锡七箭河畔,它的旁边还建造了纪念杨时的道南祠。当年十月,举行了第一次东林大会。顾宪成亲自为书院制订《东林会约》,并抄写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后来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钱一本、薛敷教等八人被称为东林八君子。顾宪成主持东林书院的讲学长达八年,经常住在东林书院旁的斋舍里,直到他去世为止。

顾宪成的讲学,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天下大治为己任。他们反对空谈,标榜气节,讲究德行,崇尚务实精神。他为书院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正是阐明了这一宗旨。这副对联直到现在,还在国内广为流传。他们的学说远崇孔孟,近宗程朱,以经书为思想规范。顾宪成强调“维道脉,系人心”。即主张从道德思想入手来提高每个人的政治品质。作为程朱理学在明代的正宗传人,在他的推动下,东林讲学形成了著名的东林学派。

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最高利益。。他们反对明神宗派太监到各地“开矿”、“征税”,不断上书要求罢撤矿监、税使。无锡商人赵焕,因揭发税吏虐民,被税吏诬陷并杀害。其子辗转控告,又被税吏抓走,企图在押解途中再杀害他。顾宪成挺身而出,一再致书地方官,痛揭税棍欺诈勒索,草菅人命的暴行。由于他和其他正直人士的揭露,残杀赵焕事件引起了公愤。最后地方官处理了税吏,释放了赵焕之子。在无锡遭遇洪水的年份,顾宪成又及时写信给巡抚周孔教与漕抚李三才,请求给予救济。

顾宪成生活俭朴,没有嗜好。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除了读书,不奢求其他物质享受。他当生员时,按规定有一些额外补贴,但他坚决不肯接受。他家经济稍好转时,就捐出部分田产,赡养族中的贫困人家。

万历三十六年(1608),朝廷又起用顾宪成,要他担任南京光禄寺少卿。第二年八月,他前往赴任,中途却因病折回。万历四十年(1612),农历五月二十三日,他忽感小恙,恬然而逝。终年六十三岁。到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窃取了大权,追夺了顾宪成的一切功名,直到崇祯年间才予恢复,谥号端文。

顾宪成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泾皋藏稿》二十二卷、《小心斋札记》十八卷,还有《大学通考》、《大学质言》、《还经录》、《桑梓录》、《东林会约》、《东林商语》、《证性编》、《当下绎》、《毗陵商语》等等,他的后人汇编成《顾端文公遗书》。

作品集
顾宪成手迹
【顾宪成语录】
【2011年作 顾宪成题东林诗院 镜心 水墨纸本】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