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揆均
孙揆均
1866-1941
民国文官,书法家,诗人,廉泉、吴芝瑛好友。
人物介绍

今天小娄巷里,还保存着孙继皋少宰第的剩余建筑,孙氏族人称之为“洋房里”。所谓洋房,因其建于民国初年,采用了当时一些新的建筑和技术,在风格上是典型的民国初年中西结合的住宅建筑。这就是孙揆均的来鹤楼,又称双锡山房。

孙揆均,字叔方, 后改名道毅,号寒厓、江东孙叔、叔勋、老虎、来鹤楼主、鹤主等,系孙继皋第九世裔孙。少孤,随兄嫂生活。曾在南箐书院就读,同学中有吴稚晖、廉泉,后终为终身好友。吴稚晖云:“我等所居为诂字舍,各自以为许郑迁固聚此八舍也。其时院中彬彬文学之上选产江南者,则有阳湖吴翊,金匮孙揆均,…”“无锡诸人,每日夕必聚市间茶舍名春源者,据其一隅之晚红晴翠楼,对九龙山暮霭,杂谈训诂词章,至嚣辄引邻座惊怪,当时隐隐领袖其间者则为廉泉。”从中可窥孙揆均的书院生活。光绪十二年(1888)孙揆均中秀才,过了八年考中举人,官内阁中书。孙揆均作为状元后人,对先祖遗像及手迹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他在任内阁中书不久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到孙继皋的书札,使他想起早年得到的东林九老图,中有孙继皋像;这次是孙继皋的书札七纸。这使他忻忭莫名,并据之编成《孙氏家宝》,印刷成书,分赠族人,以作纪念。他在书后写有一跋,可见孙揆均早年书法,很有魏碑风格,跋文如下:

光宗伯去今历载三百,中更丧乱,遗迹坠散。光绪庚辰同县顾先生绍成得东林九老图于今相国常熟翁公。先宗伯遗像俨然在焉。后十有七年,丙申春,同县华明经志勋诒揆均旧庋先宗伯手简七纸,复获见吾祖遗墨,二十载间,两得重宝。先宗伯集亦于其间庆成。此皆鬼神隐相,俾小子辈聆先人警欬于楮墨之间,得以流连感幕于无既。遗像手简已潢池,谨藏家庙。复以西石景泐分授子姓,可以时敬观,愿与宗人共重之也。光绪丁西孟冬九世孙揆均谨记。

二十八年(1902),孙揆均与吴稚晖一起携子女由上海赴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宏文学院补习日语。因自费留学生入成城写校事,与公使蔡钧发生矛盾,事情原委吴稚晖言之甚详:

王寅春暮,与寒厓先生同挈子女去日本东京,拟治欧罗巴之学。乃未及两月,因上海吴慕良、宝庆蔡锷等欲以自资入成城军校,公使蔡钧持例格不与送。吴兴钱侚方为湖北学生监督,说之不效。吴汝纶又说之,亦不听。余与寒厓先生遂率同寓少长二十余人,强桐城先生同造使署,坚请至半夜不肯行。蔡钧遂召日警扶余等出门。连日东京留学华生群往哗诘。蔡钧因嗾日政府,以妨害治安之罪罪余及寒厓先生,两人捕置东京狱,流遂返国。警吏押余等上新桥火车,新会梁启超特从横滨来别,解至神户,复留羁守所一宵。明晨送登神户法兰西邮船,山阴蔡元培虑余登途中遭迫害,遂重辍其东游,同舟共返。自是寒厓先生亦改名道毅。

从以上记载可看到当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其革命思想,爱国热情,团结一致,读书求学冀为国之用是相同的,孙揆均正是其中的一员。回国后,清廷中有远见的满洲权贵想委以廉泉、孙揆均要职,但两人不愿接受:

清之季年,长白载涛、良弼辈方欲起先生登任要职。南湖先生浮沈郎署,不之应;寒厓先生彼时方奇困,亦宁出关西行,任小吏丐食免死。但冀引彼辈日高尚,或挽回败亡,所以仍取诗词与良弼、吴禄贞等唱和不绝。良吴杀身之祸皆未能挽救,而诗境却相引益深,此即寒厓集等之所自产也。

当时孙揆均任职甘肃兰州道台衙门问案。己酉(1909)岁除金城关登眺奉寄南湖:“一天雪霁三边树,万里心飞十丈桥。白浪跃鱼冰皪皪,金城立马路迢迢。去岁残梦已千古,何处春深销二乔。试讯南湖梅著来,陇头有客守今宵。”金城即是兰州,南湖就是廉泉,这首诗很可以代表孙揆均当时的心情。第二年,他集王渔洋句成绝句五首,更是表达了他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其三:“燕子初飞春社时,故园兄弟轸离思。剧怜佳日翻成别,一片风帆万柳丝。”这时离开辛亥已不远,只有一年多时间了。

辛亥(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响应,革命党人吴禄贞时任北方将领,准备起事,但被袁世凯暗杀。而廉泉、吴芝瑛、孙揆均都是吴禄贞的朋友。吴芝瑛手抄《吴烈士遗诗二卷》,前有前基博撰《吴烈士传》、廉泉撰序、孙揆钧题词五首。题词前孙揆均有识语:

校读万柳夫人手写云梦遗诗毕,一庭雪花如仙掌乱舞,仰目长叹,回首前尘不知涕泗之何从也。南湖四函促诗序,谓此册印行,公不可无言,兴至时幸写数行以传当日胜概。又曰寒厓不可无序或题词。又日西城作寒食时,屡屡及之,是寒厓一序必不可少。至是又诱之曰,吾本只录寒厓一序,其他即有高文亦不收也,云云。乌乎,南湖亦知微尘之情绪恶劣如今日事乎?宵阑秉烛,信口成绝句五首,以告我哀。

写这诗时已是民国元年(1912),其中第三首回忆去年春天,在上海小万柳堂,那时吴禄贞、良弼还未死,而现在写诗之时两人皆已不在:“回首西城作寒食,莺花三月雨如丝。断肠遂失两国士,零落江南老画师。”诗后有识语:

辛亥春暮南湖在西城寓园作寒食。万柳夫人手为调羹,二子皆在坐。江南布衣吴观岱适作驴背吟诗图成。二子皆激赏,各攫一幅,万柳夫人并各题诗其上,以志盛会,犹昨日事耳。此会竟难再耶,吴布衣昨遇之申浦,相对泫然。

民国初年,开辟光复城门时,《无锡光复门碑记》碑文为钱基博所撰,书丹则由孙揆均,以一手瘦金体上石。因廉泉、吴芝瑛反对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又采取与北洋军法不合作的态度,孙揆均成为邑中名流。他成为公园清风茶墅的常客。1915年他的一首诗,题目很长,很能说明他当时的活动情况和心情:《公园丙寅同庚会散,高子季连招饭于西城。归途送南湖、循庵宿旅楼,惘惘独返,过公园已微雨,见万灯星灿,阒无一人,感成一首。谢南湖远道贻诗,并忆我故人素行,望屺也》:“便到百龄算奚事,我才半路意皇皇。相逢谷日开嘉会,多负情亲锡寿章。万树明星人乍散,一楼寒雨夜何长。不胜清泪盈怀袖,今日联撙失范张。”这段时间他应杨翰西之请游万顷堂,作诗之外,留下佳联:“萧鼓迎神,百道风帆来管社;咏觞修禊,几人墨妙写兰亭。”他为梅园主人荣德生写的梅园联:“七十二峰青未断;万八千株芳不孤。”更是脍炙人口。他为蠡园写的联:“一舸来时,正春水犹象,好山未老;百花深处,有明月作画,微风动裾。”为忍草庵题联:“明月清风,有客重登贯华阁;小桥流水,何人更识映山庵。”大好湖山,佳联为之增色。1916年冬,孙揆均由吴稚晖邀请游马山,这次所作之诗,又寄廉泉。这是其中之一:“周围百十里,屈曲廿三湾。宾有如归乐,门皆不夜关。霜钟神骏寺,渔火洞庭山。记取杨梅熟,清游约再攀。”令人想见九十余年前的马山。1922年孙揆均向袁寒云赠诗,并写在袁所藏宋版《片玉词》古书卷首。袁寒云答诗中有:“载酒梁溪唯念子,望云黄浦正愁人。”可见其交往。

1928年夏,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继续北伐。后孙揆均任江阴县县长,因其一生为文职,案犊之劳,不胜其烦,治讼理查察,非所好也,未赴任。调任国民政府大学院秘书,后大学院改教育部,孙揆钧任教育部简任秘书。

1924年孙揆均为廉泉编诗集《南湖集》。这时廉泉已经患病,孙揆均在《南京集.序》中说:“居士仰面僵卧,全身不能转侧,支手以枕,诵无状诗,辄泪濡于面,至哭失声。”在此之前廉泉就手头所存孙揆均诗编成《寒厓集》,在卷首题诗并说明:“寒厓先生生平所作诗不下数千首,随手散去,不自留稿,今就吾箧中所有,分编四卷,得若干首,以有生壙在孤山岁寒厓下,遂取名集云。”书名由袁寒云题署,请吴稚晖作序,吴在序中回忆当年生活,遭遇,对廉泉及孙揆均不遇于时表示惋惜,对他们得诗作了很高的评价。“以两先生名德硕望,清才闳学,仅仅使以诗集与后人相见,在国家为大不幸,至于小己正有可以自慰者。”《寒厓集》中诗作“十之七八”与廉泉有关。正如吴芝瑛为《寒厓集》题词中所说廉泉:“居士万虑皆空,独于生死交亲未能解脱。”所说正是与孙的友谊。廉泉的儿子小湖,年八岁,一天在庙里听见廉泉在吟咏孙揆均诗句,小湖笑着问,爹是不是在念“姑苏城外寒山寺。”廉泉因而吟道:“近来诗境谁能会,独听寒山寺里钟。”廉泉在《寒厓集》前题诗:“来鹤不相识,登楼风月佳。姓名高士传,生死岁寒厓。吾欲乘风去,人嫌与俗乖。穷交看渐尽,无计散秋怀。”1931年廉泉在北京去世,过了三年,吴芝瑛也病逝于无锡水獭桥廉宅。

1934年3月3日,吴芝瑛大殓,灵前为吴芝瑛中年时大幅照片,丰神清丽,栩栩如生。孙揆均写了挽联:“碧血话轩亭,湖上相逢应举酒;清辉照潭柘,山中却喜有归魂。”挽联概括了吴芝瑛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秋瑾,葬在西湖边。廉泉葬在北京潭柘寺。廉泉故友吴稚晖从沪来锡,孙揆均从苏州返锡,还有多人,都到灵前致奠。殓期廉泉长子请吴稚晖题写神主,由孙揆均、陈仲英襄题。16日出殡,由水獭桥故宅出发,过少宰第,孙揆均在此致路祭。然后参加执绋,一直送至锡麓山庄。作为孙揆均一生好友,夫妇俩已先他而去。

孙揆均工诗善书,诗意苍朴,书多坐瘦金体,字迹流传颇广。晚年以鬻字为生,写一副对联银洋八元,写一把扇面银洋两元,凡约写商店招牌及娱乐场所广告牌则一律拒绝。1941年6月30日,孙揆均因病去世,终年虚龄七十六岁。早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孙揆均就在杭州孤山觅得一墓地,那里有石刻“岁寒厓”,因而自号寒厓。

来鹤楼原是砖木结构五开间两层楼房,东边一开间已被削去,今剩四间。房前有院,内置花草树木假山,楼前附房有圆洞门通院内,居中开间较阔,面向院里。低楼为传统方砖地,西式圆形嵌线泥墁,原有吊灯。全楼南向一式落地长窗,长窗后有栏杆,栏杆后是走廊,楼上五个房间由走廊相通。楼上居中为起坐之处,“来鹤楼”大匾即置于此,相当于客厅。由此可通向左右两边卧房,书房。全楼雕饰甚是富丽,至少尚存雕花大屏。楼房后有附房,至今尚存,通向后门。来鹤楼前承少宰第,后托小娄巷,前后花园,建筑精致,为典型得民国风格住宅。

作品集
孙揆钧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