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味云
杨味云
1868-1948
清代商部高级官员,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经济学家、实业家、古文家、诗人。
人物介绍

杨味云,名寿柟,初名寿棫,以字行,晚号苓泉居士。无锡城内长大弄人。杨味云6岁开始读四书五经,12岁随父读于溧阳学署。他父亲杨宗济在这里任县学训导。14岁时即开笔学写八股文和试帖诗。17岁时回到无锡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三考以第一名成绩取得秀才资格。光绪十七年(1891),杨味云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以后屡次参加会试皆不中,遂绝意科举,专心治学。所治为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历代财政,他把《九通》内所载钱币、赋税、盐法、漕运资料,提要钩玄,分类编集,抄录成册。

光绪二十三年(1897)杨味云的伯父杨宗濂在山西任按察使,于是他就在杨宗濂的幕中任文案。不久,杨宗濂升任布政使。这时山西巡抚胡蕲生兴办新政,设省武备学堂、商务局,又开办纺织厂,都与杨宗濂商量着去办。所有向朝廷的奏疏,全由杨味云起草。不久即延入巡抚衙门,主持内文案。二年后,杨味云南归葬亲,已在北京捐资得内阁中书之职。本来要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赴任,正遇北京义和团之乱,只得中止北上,在三伯父杨宗瀚的业勤纱厂任职,佐理厂务,遂得纺织厂经营之经验。光绪二十七年(1901),那拉氏同意实行新政。杨味云任内阁中书一年,即入大学士孙家鼐幕。清政府应新政之需,改革政府机构,设商部。杨味云考入商部,任保惠司主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派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五位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载泽派杨味云为二等参赞随行。11月初出发,明年6月返抵上海,7月到北京。杨味云奉命督率译员在法华寺翻译有关东西洋各国政治制度论著,并任总纂。共编书60余种,分撰提要进呈内廷。9月,清廷命载泽会同各部院尚书及南北洋大臣厘订立宪官制,杨味云协同编纂。杨味云主张仿效日本的君主立宪制,设地方议事会,作为立法机构。他曾代度支部提出方案,后来内阁会议制定官制,即以此为依据。他对清政府采取君主立宪的责任内阁制极为热心,他说:“历经欧美各国考察,封建专制已不能适合世界潮流,唯君主立宪犹可维系人心。”他多方奔走,鼓吹呼吁,组织“宪政实进会”,以期促进立宪早日实现。

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味云任农工商部工务司主事兼商律馆纂修。这年10月随侍郎杨士琦赴南洋各地抚慰华侨,乘海圻、海容两军舰访问小吕宋、暹罗、爪哇、新加坡诸地,回来后写了《考察南洋各岛华侨商务摺》。这时清政府努力实行新政,“奖励工艺”,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商务,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这些法规大多出于杨味云之手。

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任命载泽为度支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杨味云任该部丞参兼财政清理处总办,专任清理财政。杨味云派员分驻各省监督财政,令各省造送财政报告,作为编制全国预算的依据,并拟定了6年之内清理全国财政的方案。杨味云采取现代财产观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全国收支预决算的条例程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时的内阁大臣庆亲王载沣为摄政王监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这些昏庸无能、顽固保守的官僚压制对新政颇有见地的载泽,因杨味云为载泽所提拔,宣统二年(1910),杨味云被派充崇陵监修官兼支部左参议。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官员纷纷请辞出京,而杨味云仍守本职,每日到部视事。清朝灭亡,杨味云移居天津。

1912年7月,北洋政府以周学熙为财政总长,杨味云为盐政处总办。9月,改任长芦盐运使。在任上,杨味云改革盐税政实银法为以银元计算,商民称便。他整理盐场产业,税率未加,税收年增加200万元。1914年8月改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该省军政首脑很尊重他,遇有财务问题都与他商量后再做。杨曾电财政部请缓办杂税,他说:“民间不苦税则之重,而苦税目之繁,请择税丰富科目简单者踏实举办。”于是在山东专办验契,田赋,公债三项,结果全省税收较前增加1000多万元,居全国之首。

1917年2月段祺瑞组阁,任杨味云为财政部次长,时总长李经羲因病未到任,由杨味云代理部务。当时军阀混战,中央政府徒有其名,各省财政截留自用,不解国库。杨味云力主量入为出,核定政府每月支出700万元,以期收支平衡。1917年7月张勋复辟,发表杨味云为度支部尚书。杨味云因病在家,未直接参与。但后来他所写笔记和文章,对张勋赞扬备至,表示自己心念旧君。他对先朝怀着复杂的感情。

1919年,杨味云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并推为财政理事,负责审核全国预算。又继周学熙之后,任全国棉业督办,向全国推广使用美国优良棉种,提高棉花质量。并举办棉业传习所培养纺织人才。1922年秋,江苏省辟无锡为商埠,杨味云被委派为无锡商埠局督办。这年冬天,内阁改组,刘思源任财政部总长,杨味云任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

杨味云对北洋政府靠借债度日,到后来所欠债务占全国年收入的40%,深为忧虑。他曾说外国发行公债用以补充财政的不足,而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却以国库岁收作为银行的抵押,这等于把财政大权交给了银行,政府自失调节平衡之权。面对国事日非,军阀混战时时而起,所以在1923年后,退出政坛,转向实业。

早在1919年,杨味云已任华新纱厂经理。这是原袁世凯当政时,拟议中开设的北方五省官商合办的纱厂,仅有厂房机器,而营运资金没有着落,故一直不能投产。杨味云到天津后即着手解决投产问题,用包工的办法,由承包者招工,挑选技术熟练的上车生产。仅三个月,工厂即开工投产。五万锭纺机日夜开工,产品畅销,年终盈利150万元。然后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现代佣工制度,淘汰封建的包工头。在工厂盈利的同时开设大同银行,吸收存款,作为工厂的金融后援。开办的首年纱厂和银号即获巨利,华新同时增招商股200万元,扩大再生产。华新获厚利后,相继建成青岛、唐山、卫辉三厂,形成资本集团。

1927年华新改组,杨味云退居“专董”。基本不再参与厂务。1935年后,杨味云寓居天津,息影林泉,常与故人结社唱酬。他早岁即以诗文著称,骈文更是擅长,词藻工丽,颇为时人所重,诗文流传。“九•一八”后,东北沦陷,他作《秋草》诗四律以寄感,海内传诵,争相奉和,后辑成《秋草唱和集》。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洋旧官纷纷参加日伪组织,旧日同僚多挽他出山,他拒不接见,不闻外事。晚年唯专心于整理自撰古文、诗词、书札等。有《云在山房类稿》传世。1948年12月7日因肺炎病逝于天津。

杨味云长期在北京、天津任职,在两地均有宅第。他回家乡时住大成巷老宅之“裘学楼”。后因家口日多,居处偏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在大成巷老宅之西以银1700两购得一宅,历加修葺而后迁居。四月间杨味云长女景昭出阁,婿吴仁镜入赘,即居于此。杨味云虽供职北方,锡宅较少居住,然不废经营。历年回里扫墓,必亲自筹划,多年经营,住宅园林,颇擅山水之胜。自题曰“云薖”,精舍名为“福慧双修”。1926年冬味云六十寿辰,即在此举觞祝贺,南北名士多有庆贺之作。后又有新式楼房之建。杨通谊和荣漱仁结婚及在茂新面粉厂工作时即居住于此。此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品集
杨味云手迹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