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食品

节令的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可以享受到不同的风味食品。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里,这些食品都是居民自己做的。居民制作节令食品成为节令风俗的一部分,它使过节的欢快气氛浓浓的。而人们对时令节俗的回忆也紧紧地与这节令食品连在一起。这里所写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有的也许已很少见到了,现在这些节令食品大都已成为商品。

清明节时城中居民多做粢糰,街上也有卖的。粢糰的做法是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数小时,然后将它烧成糯米饭,饭要烧得软而米粒完整。把芝麻磨碎加白糖制成馅心,外面用糯米饭包裹。把做成之糰子在炒米粉里滚一下,沾满全糰,粢糰就算做好了。有的外面不用炒米粉,而是用松花粉,而清明前后,漫山松树正是扬花时节,采集容易。外面沾松花粉的粢糰称为松花粢糰,清香满口,甜糯味美。

到端午,家家盛行包粽子。粽箬市上有卖,也有小贩挑着担儿在街头巷尾叫卖。无锡裹粽子用的粽箬为太湖边上的芦苇叶子,五月正是芦苇生长旺盛时,所以粽箬甚是阔大,适于包粽子。粽子又名角黍,用糯米包以粽箬,有三角、一角二种,形制甚多。三角的为菱角粽,一角的为秤锥粽。另外还有小脚粽,有如三寸金莲。食粽之俗,遍及江南,传说为屈原姊所始作,原始粽子乃以米贮于竹筒投水,以祭屈原。这是稻作文明所产生的习俗。

做酱,旧时街巷里弄,几乎家家户户做酱,一年四季用酱佐餐。做酱时间在夏至前后,咸酱用大豆或蚕豆和以面粉,甜酱则纯用面粉即可。把拌好的料或酱糕煮熟放入竹制箩筐中,上盖稻草或麦秸,架在闷热不透风的屋子里生黄,其实就是发霉。起先三四天要注意不能翻动,任其发热,生黄多多益善。之后,每天把酱黄翻动一次,使生黄均匀。七八天后,发热已退,酱黄即告做成。酱黄做成后就是下酱,用冷开水冲入已放酱黄的缸里,放盐,酱面上放三个桃树嫩枝,称桃头。以后每天太阳照到酱缸之前用勺搅动,然后让酱缸暴晒,晒是做酱的关键。一般人家酱缸放在屋面上,多取阳光。遇到下雨另有酱缸盖防雨。天天翻动,搅和酱黄及水,随着时间过去,酱也越翻越稠,酱黄已溶入水中而成糊状。两个月后,酱就做好了。做酱过程中可调整酱的厚薄咸淡。在没有味精的时代,酱是烹调时不可缺少的鲜味剂。煎鱼煮肉及其他红烧的荤素菜中加一二匙咸酱,其味很是可口。还有一种旧时的烹饪方法,起一热油锅,放入咸酱,炸炒以后加水,名为造油酱。再加入其他菜料如肉丁、豆腐干小块,茄子切成小块,煮熟黄豆等,即成可口的家常菜。造油酱多加水,做成汤,即可下面条。甜酱也可做成许多菜如面拖蟹、辣酱等。用甜酱酱制的酱瓜、酱生姜,至脆至鲜,为市售之同物所远远不及。现在的酒家饭店仍用甜酱作为涮羊肉、羊羔、烤鸭的佐料。酱是旧时街巷生活的重要内容,以至有童谣:“亮月白丁当,贼来偷酱缸。酱缸打碎只,聋子听见只,哑子喊出来,折脚追出去,支手拉牢得”。形容旧家子弟有教养,就说酱缸虽碎,酱架子尚在。足见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旧时过年多家酿米酒,其味之醇厚有劲,饮后周身之温暖,如沐春气,这是市沽远不及的。冬天是做酒的好时光。备一个大瓮,淘十斤糯米,浸泡,上笼蒸熟,放在匾里冷却。待充分凉后,大瓮洗干净,瓮内消过毒,即把熟糯米放入,晒上酒药,充分拌和,盖好大瓮,放在温暖之处。糯米饭中间挖一小孔,让酒流入。一周以后,即酒香阵阵,开瓮后冲入一定的冷开水,即制成了醇厚温和的米酒,水加得多,即称为老白酒。家酿的米酒已在街巷中久违了。这也是哪怕是上百元一瓶的名酒所不及的。

过年,旧时街巷几乎家家蒸制年糕。这个景象如今已退居到了农村。可在那时,蒸糕是家家户户过年的重要事情。人多的家庭蒸糕要用近百斤粳、糯米,少的也要三十来斤。蒸糕师傅多为近乡农民,在城都有老主顾,带着石磨、石磨木架、竹箩、竹匾、大小筛子、木制大蒸桶、印模、白布等工具。从淘米开始,淋水保湿,磨粉,过筛,米粉加糖拌和后再过筛,把湿粉搓细,放在木桶里上蒸,全用猛火,木桶上且无盖,直至蒸熟。把有蒸熟米粉的木桶倒扣在木板上,蒸粉就掉出来了。再放拌好的米粉蒸第二锅。在板上的熟米粉,先拉几块下来,这就是长粉。小孩吃了长得快,同时长粉也用来祭祖。蒸糕师傅把熟米粉反复挤压、压实,最后做成扁平两头圆的长条,压时翻身,糕很烫,用湿布条在糕条下勒过,最后在糕上涂一些食用油,用棉线把糕切成一块块,有正方形,长方形,糕头一面是圆形,这也用来祭祖。在制糕前师傅还用长粉做几个元宝放在碗里,也是祭祖用的。切好的糕上因涂了油,所以也就不易粘在一起。每块糕还打上红印花纹,然后放在匾里凉去了。在过年的日子里年糕不但是祭祖必须的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无锡人过年有几道年菜,很有特色,现在能制作的家庭恐怕也不多了。一道叫姑齑头,另一道叫响堂片。姑齑头的制作,主料是笋干,没有笋干这道菜就做不成。笋干切成条,加入香菇,金针菜、木耳、面筋、百页条,放在锅中加少许水、酱油、盐、糖、食用油一起烧煮,多翻身,紧汤入味后起锅储存,上桌时此菜冷食,很受欢迎,因为清爽,又是素的,很适合过年时吃。响堂片的主料也是笋干,这次切成片,边缘呈锐形,如小饼干般大小,配料为豆腐干,也切成片,形状大小与笋干同。此菜烧制除有酱油等调料外,还有香糟,香糟很细腻地有如涂在笋片、豆腐片上。吃起来别有风味也是冷食。另外有一道过年必做的芥辣。它的制作原料为芥菜,切成细末,挤去水分,起油锅。做时油要多,放入芥菜,再加入糖、醋、酱、辣,各适量,在锅中翻炒至熟然后起锅。这道菜酸甜适中,带有淡辣,地道的江南口味,在春节吃,令人开胃。家中各种年菜中,芥辣、响堂片总是最早被吃光,然后吃光姑齑头。其他年菜不如这三样畅销。特别是芥菜是一味年菜中的珍馐。

时令食品远不止以上几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时令食品已从生活中消失而成为美好的回忆。有的时令食品已充分商品化而保存下来。但作为一种文化,时令食品所带来的节日气氛,它是无法用商品来取代的。当我们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之间的时候,正是这些生动的回忆,把我们的思绪和情感带向遥远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