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宰第岁时节令


孙继皋少宰第后人,已成一大家族,多年来诗礼传家,多行古礼,直至民国年间仍保持着。其中岁时习俗都记载在一本厚册上,一岁之中何月何日举行什么活动,何等规格,陈设及费用怎样,全年共需款多少,都一一开列于上。每年由各房轮值主办,按簿中所列按序行事,费用由公账开支。所用笾豆祭器、餐具碗盏,在大房孙锡祺家,存贮于几口大橱中,用时领取,事后缴回。

岁首元旦,古代的元旦即农历的大年初一,与今天的元旦所指不同。上午族中男女老幼均到大厅上叩拜孙继皋宗伯公神像,纷来杳往,自由参拜,无一定程式。族人相见,互道祝贺新岁之语,熙熙攘攘,甚是热闹。厅上陈设,早在除夕当天布置妥帖。大厅正中,高悬雪窗公孙臣、刘夫人、宗伯公孙继皋、曹夫人四像,东厅为昙生公孙源孝、期生公孙源忠像,西厅为笨庵公孙源文及长孙像,东西两壁为孙继皋诸孙像六幅,以上均为明朝衣冠。又美掌公、敬亭公夫妇像四幅,则清代服饰。这些祖宗影像即孙氏家族称为十八幅头。曾摄有照片分送各房保存,文革历劫之后,不知可有保存的。

每一神像前,设方桌一张,上供糖斗,用白糖放入锡制模子中压成,上锐下宽瓜楞状。清茶一盅,九品盘一盒,烛台、香炉一付;孙臣及孙继皋前另陈果茶一碗,以白萝卜削成塔形,以乌菱、橘子、荸荠、金橘层层围插,橄榄一枚结顶。前面的九品盘中,糖果糕点之属亦视他桌更精致。初一、初二、初三日,每一像前晨供糕丝圆子一小碗。大厅正中,竖设方桌两张,上特大香炉、烛台、花瓶五供一套插通宵红烛一对,桌上盛设肴馔,用木盘盛放,另有时新果品、糖斗、年糕、酒盅、筷、饭、自过年及除夕祭奠外,至新正仍陈设。两边饭箩中放米及锅巴、插松柏枝、万年青等,为万年粮。另有焚化纸锭之铜盆,在除夕祭奠时焚纸钱、纸锭。桌前系有大红桌围,地上放着红毡拜垫,一派玉堂富贵气象。初一拜祖即在于此。所绘神像,大如真人,亦为他家所无。故邑人有慕名来观者。1934年旧历年前大厅维修完工,是年悬像祭祖,初一全族在大厅祭拜,各处厅堂无不人气旺盛,喜庆之气、盈门溢户。

年初五,这是接五路财神的日子,市中商肆皆在这天开门营业,祭拜五路财神。孙氏家族则在这天中午在大厅上设宴十余桌,名为路头酒,亦族中一年聚首贺岁之举。孙氏族中凡年满十六岁男性,例得入席参加享宴。十六岁,犹如视作成年。在吃路头酒前,执掌公帐之人,公布上年收支账目,由族人审议。

无锡旧时缙绅之家,宗祠大多在惠山,惟秦氏在大河上、谈氏在小娄巷,侯氏、窦氏亦在城有宗祠。孙氏宗祠在惠山龙头口前、宝善桥堍河之东岸。门额“大宗伯孙公祠”,门厅左右有吹鼓亭,进大厅即为享堂,后即为祠堂,悬匾为“忠孝状元”,神龛中供宗伯公牌位。明清时每逢春秋丁祭,锡金两县县令,一一至各家宗祠致祭,由族内耆老或有功名者陪祭,其他族人不参与,这是公祭。公祭后一丁日,孙氏在少宰第大厅再行设祭,全族男丁参加,这是家祭。民国后,县长不再至各家祠堂致祭,而孙氏仍维持一年中春秋两季在惠山祠堂,两次在少宰第大厅进行致祭。春秋家祭之日,大厅上悬红结彩,上供祖宗牌位,厅正中竖设方桌两张,上设祭品、祭器、炉扦。前排列拜垫三,为长、二、四房子孙中之尊长跪拜处。后两列拜垫十余位,供族人跪拜。司仪嗓音洪亮,按仪式逐项赞喝,如“初献爵、亚献爵、三献爵。”为献酒三次。其余如“主祭诣盥洗所”、“奠帛”、“恭送燎所”、“望燎”、“拜、兴、起”等等不一而足。仪式完毕,子孙纷纷拜祖后,即开席。席称“八盆五盘”,即四冷盆、四热炒、五大菜。族中男性,无长幼均可入席。所以初五路头酒,春秋四祭,均设酒宴,族人皆得与会欢聚一堂。

除此之外,宗伯公、笨庵公生辰,大厅正中均悬像设宴,宗伯公悬一便服之像。笨庵公则实为殉难日,而讳言称生日。农历六月初六为晒书日,大厅的天井里,分列长板木,曝晒神像画轴、孙氏宗谱等书籍。每年清明节,坟丁每家分送泥制彩绘小牛,名春牛。端午又送来艾叶、菖蒲。每年除夕,老宅门丁以红纸束柴片数块,分送各房各户,名送千金。以上这些所送,各户必定回赠钱钞,这是旧例。

以上所记为孙氏族人一年中共同举行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