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亭与皇亭小吃

无锡崇安寺皇亭小吃名闻遐迩,同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南京夫子庙、济南大明湖、天津三不管、北京天桥等全国有名的民间手艺热闹地界一样吸引人,南来北往的客人到了无锡,崇安寺的皇亭小吃是非尝不可的。来的人都有一个疑问,说,为什么要叫皇亭小吃?哪朝的天子来过吗?

这崇安寺最初叫兴宁寺,乃东晋有名大书法家王羲之故宅。梁朝天监元年更名为静慧寺,至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皇帝御赐崇安寺名,遂改静慧寺为崇安寺。后越千年,一直以崇安寺为名,即便现在,寺院踪影难觅,仍依崇安寺为名。有意思的是,清朝咸丰年间,国号与北宋太平兴国一字之差的太平天国军攻占无锡,前后三年,至清同治二年,清军围剿太平军,大获全胜。可惜的是,整个无锡城被毁十之七、八,地处城池中心的崇安寺几乎化为灰烬,后经邑人集资重建。光线元年,无锡知县廖纶在崇安寺山门至大雄宝殿之间造了一座圣谕亭,亭内供奉一块“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每逢朝廷大典及每月初一、十五,县令便领着一班衙役前来叩头朝拜,所以民间俗称这个圣谕亭为皇亭。

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崇安寺逐渐演变成释、儒、道交汇并融的世俗场所,客观上类似于现代的市民广场。古代社会生活节奏慢,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人口的城池不同于乡村,一定要有一个可供人们烧香祭祀、买卖生活必需品、吃吃喝喝找乐子的地方,这就是庙会。崇安寺是庙,自然就有了人和人聚在一堆的会。这些都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慢慢形成的,前文中提到的上海、南京、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有名的风味小吃荟萃地,也是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逐渐形成的。无锡崇安寺皇亭周围最早为宗教活动十布施斋膳的场所,后来演化成地方民俗小吃的竞技场,久而久之,崇安寺皇亭小吃有了名,也成了市。各式小吃以肩挑的摊担方式,齐聚在皇亭周围的空地上,成了千年古寺的一景。

无锡崇安寺皇亭四周的这块空地除了寺庙和官府有重大活动外,从早到晚热闹非凡。老清空早,城门外四乡八镇的菜农、渔民、商贩人等,肩挑、牲口驮、独轮车运,来崇安寺赶早市。太平日月,崇安寺是小小无锡城最大的菜市场,不种田、不养家禽六畜、不打渔的城里做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日五行八作的城里人家,日常所需,都可以在喧闹的崇安寺里买到。早晨的菜市将落未落之时,跑江湖卖拳头的、唱滩簧的、开西洋镜的、兜售梨膏糖的、相面打卦的、捉牙虫的、演木偶戏的、摆旧书摊的、捏泥人的、放小电影的、吹糖人的各式人等纷纷登场,热闹看不完。如此热闹的去处,无论老幼,人人都喜欢到崇安寺来逛逛。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崇安寺皇亭小吃达到了鼎盛,据当时的无锡地方报纸《锡报》记载:崇安寺皇亭小吃有名的摊担至少有二十二家。较为著名的有孙纪泉的豆腐圆子、血汤、线粉、油豆腐,龚长山的莲子羹、八宝饭、藕粉和绿豆汤,锺良卿的雪蒸糕、爆鱿鱼、五香排骨,丁都根的牛肉线粉汤、牛肉汤、冷拌面,尤同福的元宵、酒酿棉子圆,丁阿六的鸡肠线粉汤,周伯荣和林阿三的五色梅花糕,汤宝林的鸡血鸭血线粉汤,宦伯清的油酥饼,李志的羌饼、高庄馒头,许金宝的糖粥,三姑娘的牛肉,王阿梅的糖烧芋头,根大的豆腐花,阿荣爷的宁波汤团,夏纪荣的豆腐浆,李林宝的熟面摊,殷关宝的清油豆腐干,姚金昌的大饼油条,姚金荣的生煎馒头,大三元的白粥,祝公兴的小笼馒头等等。

无锡老报人孙云年先生曾在1935年1月23日《锡报》开辟的“小吃专号”副刊上撰文描写崇安寺皇亭小吃,这篇题为《崇安寺小吃剪影》的文章写道:“本邑崇安寺,几乎全部给小吃摊头,占了整个的场面,每天午后,如果在那里经过,在顺风的空气中,会有一阵甜酸的香味,扑入鼻孔,不由得使人馋涎欲滴!崇安寺的小吃摊头,外表瞧去,七横八落,俯拾即是,内里他们是各有阶段,谁也不能侵犯疆土,要如像这许多小吃摊的各守秩序,世界大战一定永不会爆发。信步走入这小吃纷陈的崇安寺,眼瞧着许多甜的,咸的,酸的,辣的,究竟吃了哪一件好?一时有使人左右为难之感!甚至有人吃了甜的,再吃咸的,好得一块大洋,能够吃个崇安寺┄┄”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年崇安寺皇亭小吃的鼎盛程度。皇亭小吃以味美、价廉、花色品种多而深受平民百姓欢迎,繁盛的背后,小吃摊担主人们的艰辛外人一般难有体验。小吃摊担是小本生意,一般都是摊主夫妻搭档,子女相帮,一副摊担维系一家人生计,唯有做得比别家好,价格最公道,才有生路。以都是做大饼的姚金昌和徐福根为例,两家摊担为了争生意,大饼摊得一家比一家大,以此招徕顾客。大三元粥摊与新生粥摊更加针锋相对,大三元以“米涨粥不涨,奉送粥菜”的招数,最终挤垮了对手。不仅是同行间为了生存吃斗,小吃摊担摊主们还必须找靠山,还要定期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孝敬地面上管事的和地痞,否则生意做不长。前文中老报人孙云年先生说“……内里他们是各有阶段,谁也不能侵犯疆土,要如像这许多小吃摊的各守秩序,世界大战一定永不会爆发……”孙老先生此文写于1935年,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了东三省,正虎视眈眈地环顾着中华大地,孙老先生有感而发,期望日本帝国主义能恪守秩序,尊重别国主权。大多数人善良的人们同孙老先生怀有同样的想法,其情可谅。这是题外话。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燃遍了江南大地,无锡城中的崇安寺损毁严重,大雄宝殿、皇亭等标志性建筑被焚毁,残留的洞虚宫玉皇殿被日军强占,用做伤兵医院。八年沦陷,人民生活在死亡线上,性命尚且难保,哪有心思寻找往日的闲情逸致?这段时间,靠传统皇亭小吃手艺养家糊口的摊担主们,有的逃难去了,留下来的,也是惨淡经营,能苟全性命,已是烧了高香了。日本鬼子投降后,国民党接收大员们纷纷冒了出来,平民百姓们以为这下天下太平了,未成想,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加上官吏腐败,物价飞涨,皇亭小吃这种小本生意根本无法做。新中国成立后,无锡从消费型城市向生产型城市转变,崇安寺传统皇亭小吃属于小商小贩,理应归入限制发展的第三产业。1953年三大改造,1956年公私合营,接连两次有针对性运动过后,传统皇亭小吃已经踪影难觅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城市富余的商业服务业人员大批上山下乡,城市人口一律凭票供应粮油,皇亭小吃彻底失去存在的基础。

幸运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市、崇安区的几任领导,特别重视崇安寺这一历史街区的开发与恢复。经过数轮改造,擦亮了无锡商务中心的这扇橱窗,湮没多年的传统皇亭小吃得以重生。


点评:

   皇亭小吃虽小,其兴衰存废,折射出的却是民生。你看,凡遇太平盛世,皇亭小吃也兴盛;凡遇战乱或动乱,皇亭小吃不废即衰。这其中隐含着什么道理呢?历朝历代,统治者皆视民为草。草旺,则气候宜;草枯,则天无道。原来,人类社会也有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