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桥肉庄

2006年岁暮,三凤桥肉庄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八十年华诞在即,年终盘点,又一个鼓舞人心的喜讯令人神采飞扬:2006年,三凤桥肉庄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三凤桥今天的辉煌,而不会主动去探询三凤桥一路走来的曲曲折折。七十九年前的1927年仲夏,无锡一个名叫王云清的人说服房东鲍曙初,合股三百块银圆,在三凤桥桥堍开了一个叫“慎馀”的肉庄。慎,小心谨慎之意,当年的二位合作者是不是想时刻提醒自己:卖肉骨头的,小本买卖,赔不起,小心谨慎了,才会有盈余。大概是这层意思吧,再则说了,做生意,谁不希望赚两个呢?

从前,无锡这地方水路交通便利,五湖四海的商人坐船来无锡贩米贩布,所以无锡素有米码头、布码头之称。一天,一位江西客商舟泊无锡城中一座石桥边,夜来无事,趁着月色登岸赏景。江西商人信步走过一家门前还挑着灯笼的熟肉店,一股奇香沁人心脾。借着昏暗的灯光,江西人看见这家熟肉店门边有一只似曾做过鸡窝的陶瓷缸盆,心里明白了七八分,遂上前拍门。

开店的是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妻,见一位客商模样的外乡人,以为是来买熟肉的,笑脸相迎。客商说明来意,表示愿意出十两银子买门外的旧缸盆。老夫妻以为听错了,望着江西人发愣。江西人又说了一遍。这回老夫妻俩听明白了,老太婆怕江西人翻悔,反问江西人:“你刚才说多少银子”?江西人以为老夫妻嫌少,赶紧说:“嫌少?嫌少我再加五两”。说着,江西人伸手掏口袋。熟肉店老夫妻本是老实本分的生意人,见江西人不是寻开心的人,旧缸盆也不是什么宝贝,就说:“不要,不要,就十两吧”。老夫妻心里暗想,一只旧缸盆卖十两银子,天价了,人不可贪。江西人上岸是来赏景的,忘了身上只带了一些碎银子,凑不出十两。老夫妻善解人意,说:“没关系,没关系,你明朝来拿缸盆带来不迟”。江西人也厚道,放下手上的碎银子,说好明天一早带足十两银子来取缸盆。当下皆大欢喜,老夫妻抱回放在门外日晒雨淋的旧缸盆,缸盆里的草团团弄弄,随手塞进墙壁上觳开的石缝里。

第二天,江西人兴冲冲地来熟肉店拿旧缸盆。熟肉店的老夫妻已经早早在店中迎候。未及寒暄,江西人一眼看见放在台子上的旧缸盆瓦光锃亮,连说:“毁了,毁了”。老夫妻不知何故,面面相觑。原来,这江西人识得宝贝,昨夜闲逛路过熟肉店,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寻着门前做鸡窝用的旧缸盆,当下心里明白了七八分。事已至此,江西人也不隐瞒,以实相告,说:“二老店门外的鸡窝落过凤凰,凤凰乃吉祥之鸟,我为凤凰的遗香所吸引,才出十两银子买二老的旧缸盆的。二老也是厚道人,一定不忍心看我花了十两银子拿走一只脏兮兮的旧缸盆”。这江西人一声叹息,昨晚给的碎银子也不要了,摇摇头,走了。

再说这对老夫妻,愣怔了半天,想起旧缸盆里的乱草塞在门外的墙缝里,忙去拿进来。老夫妻俩心里想:既然凤凰落过旧缸盆做的鸡窝,缸盆汰过了,缸盆里垫的草没动过,一定留有余香。从那以后,老夫妻俩烧炙熟肉,便放一两根缸盆里的草在汤锅里。从此,老夫妻的熟肉店生意兴隆,顾客都说他们店里的熟肉比别家的好吃。老夫妻俩心里明白,旧缸盆里的草终有用完的日子,得把汤汁完好保留下来。

绕了一个大弯,再回到王云清和鲍曙初合股在城中三凤桥开慎馀肉庄。话说这王云清本是东北塘下旺村人,早年在江尖渚开猪行。贩卖生猪免不了要扩大经营范围,自然而然,王云清先后在莲蓉桥开过肉庄,生熟兼营,还卖火腿。再之后,还在大河池摆过肉墩头。看情形,王云清王老板生意一般般,要不,区区三百大洋,没必要同人合股,而且鲍曙初是以房东的身份入的股。王、鲍二人给开在三凤桥的肉庄起“慎馀”之名,至少说明了他们明白肉庄生意不好做,本钱又不大,必须慎之又慎。果不其然,热热闹闹开张的慎馀肉庄,看上去生意也不错,年终盘账,却是亏的。合伙人鲍曙初是三凤桥旁的店面入的股,原指望慎馀能带来比房租更优厚的回报的,结果蚀了本,想想冤,提出退股。王云清没办法,咬咬牙,硬挺,筹措银两,吃下鲍曙初的股份,租赁鲍曙初的房子,继续经营。

慎馀开业半年的现状不得不引起王云清的深思,都说蚀本生意没人做。谁愿意往水里扔钱呢?面对新店开张的亏损,王云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酱汁肉骨头。之前,三凤桥慎馀肉庄秉承王云清以前做猪肉生意的传统,只经营鲜生肉,除新招的徒工外,包括蔡杏根在内的其他员工,都是从莲蓉桥王云清自己开的升昌复肉庄抽调过来的。王云清这时想到该调整一下思路了,请蔡杏根同升昌复的另外两位北派师傅商量,慎馀肉庄要么不增售酱汁肉骨头,要做,就做最好的。办法在哪里?办法就在融合无锡南北两派手艺,把慎馀肉庄的酱汁肉骨头烧得与众不同。蔡杏根和升昌复的王荣根、王阿林两位师傅反复揣摩,反复实践,将烧炙肉骨头的卤汁由宽汤改为紧汤。将锅灶的老式木接口改为笼圈,并在锅底安放竹制镬垫,防止锅底的肉骨头烧焦。烧煮时的火候也一改从前的一概只用文火,文武相略,恰到好处。经过这三位大师傅的不懈努力,三凤桥堍慎馀肉庄的酱汁肉骨头味道果然更胜一筹。

王云清是个有头脑的商人,他知道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有意无意当中,王云清打通了从生猪收购开始的宰杀、肉食加工、分类、批发零售、熟食烧炙产业一条链。从始至终,王云清都处于有利地位,换言之,农耕社会末期的这条城乡联结的产业链上的资源,都可以为王云清所用。这就是一个人的机遇。王云清借助经营生猪行的优势,挑肥瘦适中的生猪宰杀,选用猪背脊骨两旁的肋骨烧炙肉骨头。原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再加上用纯粮酿造的纯露牌酱油烧炙、不断改进工艺、注重零售外包装,短短几年工夫,三凤桥慎馀肉庄名气越来越响。逢年过节,本埠的生排骨无法满足需求,慎馀不得不到外地采购。生意越好,慎馀越是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到抗战暴发前,三凤桥慎馀肉庄名冠宁沪杭,三凤桥酱排骨同惠山泥人、无锡清水油面筋齐名,稳坐了无锡酱排骨头把交椅。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无锡时,慎馀肉庄被洗劫一空。逃难回来后的王云清试图重建,日军铁蹄之下,哀鸿遍野,人的生命尚且难保,口福之享退居到了其次的其次,慎馀肉庄只能在生死存亡线上苦苦挣扎。抗战胜利后,无锡的市场一度畸形繁荣,可惜好景不长。国民党军队强迫慎馀肉庄平价供应军肉,搜刮钱财,肉庄严重亏损。更为残酷的打击随之而来:国民党政府资不抵债,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物价飞涨,本来就举步维艰的慎馀肉庄迅速陷入无法运转的泥潭。至无锡解放,慎馀肉庄的元气几近殆尽,幸得人民政府的扶持,得以再生。1956年公私合营时,三凤桥慎馀肉庄再度繁荣,熟肉部供应肉骨头、汁肉、绕肝、酱鸭等16个品种;馒饼部供应各色梅贡饼,各色馒头等17个品种,再度领军无锡的行业之先。

公私合营后的三凤桥慎馀肉庄注重对外交流,王阿林师傅北上京华月余,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几位烹饪大师切磋技艺。王师傅回来后,着手传统工艺改进,扩大经营品种,推出酱鸡、酱汁豆腐干等大众喜爱的美食新品。1966年,三凤桥慎馀肉庄更名为国营无锡三凤桥熟肉店。1971年,从莫兴盛算起已有百年历史的无锡肉骨头,第一次从三凤桥出口到香港。1983年,更名为无锡三凤桥肉店。1988年,更名为无锡市三凤桥肉庄。到这里,历史的河流再次拐回到原来的河床上来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方工商业发展固有的规律性。工商业的品牌价值早已成为了商品的一部分,无锡的地方领导,无锡的工商业者开始觉悟了,开始了对“慎馀”这个无形资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利用的系统工程。1995年,在原“三凤图”商标之后,又注册了“三凤桥”商标。与许许多多国有商业企业一样,由“慎馀”涅槃而来的三凤桥肉庄也经历了几次发展的阵痛。

1993年,三凤桥肉庄被动卷入经济过热的商业地产开发,准备建造一幢二十八层高的大厦。三凤桥当年的年税利只有四百多万,而大厦的建设成本逾亿,能力与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望而却步。所幸“谨慎而后的慎馀”的小心谨慎再次发挥作用,三凤桥肉庄的领导和员工头脑冷静下来,舍末求本,宁愿损失近百万的设计费,也要放弃盲目扩建项目。发展目标回归到本业后,决策层果断决定:租赁幸福食品厂厂房,投资一条真空包装生产流水线。这条自行设计,自行安装的流水线当年投产,当年产出,有效地扩大了真空包装食品的产能。仅隔一年,1995年,又投产了第二条软包装流水线。1997年,适逢幸福食品厂拆迁,决策层审时度势,决定投资产能规模超过原来一倍的生产基地。新增加的保鲜包装产品,和真空包装产品并称为三凤桥的“风火轮”,传统的无锡肉骨头及其衍化的产品犹如踩踏上了风火轮,行销到全国各地。

声誉日隆的三凤桥肉庄,经历过1997年第一次改制后,于1998年2月正式更名为无锡市三凤桥肉庄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三凤桥又经历了第二次改制。第二次改制后,三凤桥国有股只占35%,历史的长河又一次绕了一个大弯,个中况味,值得玩味。

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三凤桥如鱼得水,2002年12月23日,公司投资两千多万元在无锡新区建立了一个现代化中式食品生产基地。这座花园式工厂,年产量可达3800吨,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式食品加工基地。昔日的手工作坊,今天名扬四海,个中的曲折坎坷,非我们这些追寻历史屐痕的人所能完全体悟的。


点评:

博采众长一直是技高一筹的不二法门。从三凤桥桥堍“慎馀”出发的无锡三凤桥肉骨头,年销量突破一个亿,如果只告诉你开头和结尾,你一定无法相信。如果王云清不走融合南北两派烧炙方法这步棋,如果后来的传人们不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化大生产上寻找结合点,那,真的无法划上昨天和今天的等于号。


荣老板让来宾“吃不了兜着走”

荣德生,荣老板,大名鼎鼎。192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为他们创办的公益第一初级小学、竞化第一女子小学联合举办建校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拿什么招待宾客呢?荣老板犯了难。

那时候不同于现在,能读得起书的人不多。换句话说,纪念活动的来宾不是名流,就是贤达,至少也是有钱人。两位荣老板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还是选酱汁肉骨头待客。主意既定,4月21日前一天,着人进城订购了一千五百斤肉骨头。

纪念活动当天,嘉宾云集,游艺会结束后,筵席开桌。觥筹交错之余,宾客们尽兴而归。荣氏兄弟站在门口送客,打躬作揖恭送来宾时,每人再馈赠一盒肉骨头,戏称吃不了兜着走。

这里记述的虽然只是有关酱汁肉骨头的一则小小的掌故,无锡肉骨头的魅力可见一斑。

 

田汉闻香下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无锡有一段不解之缘。田汉早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的公开身份是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的剧作家。他创作的话剧由南国剧社排演,主要在宁、沪、杭等地巡回演出,无锡地处富庶的太湖之滨,南国剧社的演出活动时常惠及无锡。

有一次,田汉随剧社来无锡演出,白天逛逛街,领略领略无锡的市井风情。且走且看,且看且走,行至三凤桥。田汉被无锡水巷凤情所陶醉,驻足在三凤桥上盱目远看,突然闻到一股诱人的肉香。循着肉香,田汉寻到桥下的三凤桥肉庄,见有人排队。走近了细看,原来排队买肉骨头。田汉肚子里的馋虫不停蠕动,忍不住排在队伍后面。


武中奇题匾

武中奇德艺双謦,书法作品融魏晋遗风、唐人韵致于一身,蜚声海内外。1988年,现在的三凤桥肉庄落成,有着如此深厚工商人文积淀的老字号,店名招牌请什么样的人题写呢?机缘巧合,市食品公司通过省食品公司一位离休老干部找到武老。省食品公司的这位老干部是武中奇的老战友,战友情似海深,武老欣然答应。

武老这样功力深厚的书法大师,对艺术仍然像初恋的处子一样纯情和认真。武中奇提笔凝神,略一沉吟,下笔书就“三凤桥肉庄”、“三凤桥酒家”两幅斗方大字。武老连写数遍,从中挑出最满意的两幅,才署名钤印。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凤桥肉庄”金字匾额就是武老的墨宝。(蓝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