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兴银丝面店

写下这个题目颇费思量,因为新万兴银丝面店的背影不足以说明历史的细枝末节,且听分解。

话说1938年,精明过人的无锡西直街聚福园茶馆老板汪小二,从茶客们的闲谈中得知崇安寺有人愿意转让店面。日本鬼子来了以后,人心惶惶,有点积蓄的人都不愿呆在城里,急着把手上的生意盘出去,远远地躲避到乡下去。汪小二老板小,光靠一个小小的茶馆,很难养活一家人,只有硬着头皮在日本人横行的城里讨生活。时机终于来了,三年后的1941年,汪小二盘下了崇安寺一间铺面,换上了早就想好了的新万兴招牌,门口还竖了一块“我有旨酒”的黑底金字青龙酒牌子。这新万兴一开始就是一家面饭馆,聘请吴阿发做烧菜师傅,聘请的面点师傅姓高,叫高荣金。新万兴的花色碗面、葱油鸡子大饼、螺蛳馒头很有名,相形之下,饭菜方面倒没什么大名气。

先说新万兴花色碗面。一碗面条,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新万兴的面条在和面时就特别讲究,选用上好的精白粉,掌握好水量、水温,和得匀和透。这些都是常规,别家也是这么做的。新万兴的独门绝技在和面时加入一定数量的鸭蛋清,此法和出来的面有韧劲,轧成面条后下锅不粘,吃在嘴里滑爽细韧,有嚼劲。这是新万兴的一绝。

一般人只知面条不能煮得太烂或太健,殊不知烂和健全在捞面师傅那双又长又粗的竹筷上。新万兴的捞面师傅右手拿竹筷,左手持一竹制的爪篱,捞面师傅站在热气蒸腾的灶头上,耳听跑堂的唱着健面或烂面的喏,眼观锅中翻滚的面条,凭经验下筷。这筷头不仅要分量准,三两就是三两,四两就是四两,还要分出面的健烂。右手长竹筷捞起的面条高高挑起,顺势落在左手的爪篱中。爪篱迅速抖一抖,竹筷跟着翻一翻。根据面条沥干的程度,可以再抖一抖,或翻一翻。这捞面的工夫了得,一抖一翻之间,面条的裹叠松紧正好适度,盛到制好汤料的碗中,如同刚刚吹过风的头发,纹丝不乱。经验丰富的捞面师傅捞出来的面,不会焐烂,端上桌就吃的话,筷子一挑就开。

新万兴花色碗面的第三绝在熬制面汤。据说新万兴老板汪小二有一回去苏州,得着一位师傅的真传,回来后反复摸索,独创了自家特有的秘门汤料。新万兴面汤鲜香爽口,清澈透亮。除了熬制面汤的秘诀尔外,新万兴的盐水挂面也非常有特色。这种挂面须挂在竹竿上自然晾干,有韧性,不易碎。下锅煮熟后捞出,放进配好作料的面汤中,最后撒上鸡丝、肴肉丝、嫩笋丝,好吃得没话讲。新万兴的特色碗面,因其味道鲜美、爽口不腻而久负盛名,被无锡人称为“万兴面”。

再说新万兴的葱油鸡子大饼。无锡有文字记载的葱油鸡子饼出自1916年,说崇安寺有个叫范盘福的人。这范盘福在崇安寺里设了一个专做葱油饼的摊担。葱油饼香味扑鼻,不用吆喝,生意奇好。别家摊担见范盘福葱油饼生意兴隆,跟着效仿。范盘福见状,动起脑筋,每到春节脚下,便在葱油大饼中打一个鸡蛋,以此吸引顾客。新万兴开张后,也做起了葱油鸡子大饼。新万兴的做法上有所创新,先取花油或者板油熬出嫩渣,再将嫩渣剁成细末做陷心。取嫩油渣陷心拌葱油,蘸上适量的花椒盐裹入饼胚,手蘸豆油揿捏饼胚至薄饼状,放入平底油锅中煎炸。油饼将熟未熟时,用手指在油饼中间戳一个小洞。这个小洞单面穿,以不露陷心为宜。这时将一枚鸡蛋打碎,倾倒在油饼上,翻身再煎,至油饼两面均成炸透的金黄色起锅。新万兴葱油鸡子大饼咸中带甜,既薄又脆还有葱油香,现煎现吃的话,饼中的鸡蛋嫩润可口,味道好极了。

1963年,已经转为国营的新万兴引进常州银丝面。这种银丝面选用上等精白面粉,和面时每百斤面粉中加入八斤鸡蛋,切面机的切刀改成细密如丝的刀距,这样切出来的面条比一般面条细。这种面条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细,下锅煮沸而不会烂,盛到碗里洁白如丝,因此有银丝面美誉。所以,在无锡人的记忆中,新万兴银丝面店印象深刻。

(蓝冰)


点评:

乡镇企业红红火火时,常常听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句话。那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后来读到汪中求先生著述的《细节决定成败》,茅塞顿开。原来,新万兴一直注重的是细节,譬如和面、譬如捞面、譬如葱油鸡蛋饼的和头、譬如春节脚下在葱油饼中加一只鸡蛋,等等。就是这些被一般人忽略掉的细节,成就了久负盛名的新万兴。许多胸怀大志的人最终一事无成,阻挡他的也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