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古帖

寄畅园法帖

元代近百年间,丰碑颇多,书家也名家辈出,但没有关于镌刻大部法帖的记载。刻帖在明代永乐和弘治时有藩王刻帖,这属于官府刻帖。民间刻帖发源于江南,最早起源于无锡。嘉靖元年(1522)荡口华夏刻《真赏斋帖》,后来嘉靖十六年(1537)苏州文征明刻《停云馆帖》。这两部法帖镌刻之精在明代法帖中被看作极品。《真赏斋帖》最早在乡下,与城无涉。但《停云馆帖》后来归之无锡城中。

旧时城中的故家大宅,庭院园林之中,多有法帖刻石嵌在壁中,这是旧时街巷中文脉的体现。现在的东林书院,文渊坊还保存有许多旧时的法帖刻石。随着沧桑之变,许多法帖刻石已零落毁损。作为文化的追忆,先谈谈《停云馆帖》。《停云馆帖》是文征明摹刻的一部晋唐以来书法名迹的丛帖。文征明生活在明代中期,所交师辈如沈周、吴宽、王鏊,友人如唐寅、祝允明、钱同爱等人皆善于书画而富于收藏。文征明遂精选名迹,亲手钩勒,摹写上石。在文征明生前石刻共成11卷。文征明死后一年,他的儿子把他写的《黄庭经》和行书《西苑诗》10首刻为末卷,足成12卷,共121石。《停云馆帖》由当时第一流名手章藻所镌,十分精妙。

帖石在明末已属于寒山赵氏,在清顺治十年(1653)归常熟钱朝升,钱氏又补了十余石。乾隆间,有三十余石卖给了武进刘氏。道光十八年(1838)无锡窦俊三、赵伯仁两人从刘氏处购得。窦氏所得,置于城中窦氏宗祠,上世纪末因房屋拆迁,以3万元人民币奖金的代价赠给了马山祥符寺,今已置于寺壁。赵氏所得,置于惠山赵氏宗祠享殿后廊,太平军焚毁惠山祠堂,赵祠毁。时人认为帖石已毁,其实仍有完整无损的帖石,由赵氏后人归置城东东林书院共两块。这两块帖石,一是《唐模晋帖卷第三》,所刻为唐李怀琳摹晋人所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一段,该石可能为钱氏补刻者。另一石为卷十二中的文征明书《西苑诗》,后有文征明自识。当时文征明已83岁了。从这块《西苑诗》刻石,可窥文氏晚年书风。

清嘉庆四年(1799)河上秦氏秦震钧刻《御赐三希堂法帖模本》。秦震钧,字西经,号蓉庄。从国子生充誊录,得议叙授山东临清州判,升陕西平凉府知府,至两浙都转运使,工书法。此帖以所得三希堂帖中佳者翻刻而成,帖石藏城中秦宅。抗战前,周道振偶因访友至秦宅,所见台阶皆以此帖石所砌,很是惊讶。评者谓此帖略逊于《寄畅园法帖》。嘉庆六年(1801)秦震钧以先世家藏宋元以来书法之名迹钩摹上石,内有秦氏先祖秦旭、秦夔、秦金、秦瀚、秦梁等人手迹。乡贤邵宝、孙继皋、顾可久、王问、邹迪光、安希范、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墨迹。另外还有宋明名家墨宝。石原存城中师古河秦家,历经太平军及文革浩劫,终至大部分毁坏,今刻石尚存少数几块。市图书馆藏有拓片全帙。

钱泳,字梅溪,金匮人,精于古文诗词,尤精书法,善汉隶,所摹汉唐碑版不下数百种。他刻有《小清閟阁帖》,帖中有晋唐及宋元人法书。帖后刻有钱泳自书“嘉庆十有七年冬十二月金匮钱氏摹勒上石”等语隶书二行。钱泳还刻有《攀云阁帖》、《写经堂帖》、《述德堂帖》、《学古有获之斋帖》。钱氏刻帖,名噪大江南北,远达京师。生平为人代刻法帖也很多,最有名的是《经训堂法书》及《秦邮帖》。钱泳还刻过《澄鑑堂帖》。宋文同画竹轴为清张井所藏。画后有苏轼。文彦博、米芾、倪瓒、王蒙、宋濂、宋克、吴宽、李东阳、文震孟、左光斗、侯方域,王士祯等宋、元、明、清名家题跋,并加钱泳序文,全帖四册,为钱泳晚年精心杰构。

安徽霍邱裴景福,字伯谦,号睫音,光绪十二年进士,以主事改知县,任官于广东。为藩司岑春煊所恶,谪戌新疆。宣统初赦归,卜居无锡。裴景福的父亲裴大中,在光绪年间任无锡知县六年,将满任时,命裴景福兄弟模刻《壮陶阁帖》,并说:“州县所入,皆造孽钱。誓不置一椽一畦,以遗子孙。”《壮陶阁帖》刻于无锡,当然是无锡丛帖之一。该帖从始刻到刻成共花了40余年时,耗资十余万银元,共得48册。裴氏刻帖运用了先进的方法,光绪十年(1884)用枣梨之木,以摄影机拍摄古代书法作品,再把照片放大至作品原大,用照片贴在木板上进行镌刻,避免了手工摹绘造成的失真与误差。加之聘请了著名刻工吴门张松亭和上海陶听泉,所以《壮陶阁帖》,在旧帖中可称冠绝古今。他制作照片,就在无锡城中打铁桥堍无锡理工制板所和上海文明书局。《壮陶阁帖》虽刻于无锡,却流传极少。裴景福家中收藏古代书画,甲于大江南北。所以《壮陶阁帖》所刻之书法,皆宋元名迹。他在《裴氏壮陶阁帖目自叙》中说:

吾于苏、米、赵、董四家,多取老劲之笔,软俗一派,刊落殆尽,即美而狠之旨。此帖出,墨池龙象,庶几一扼宗风。而秘笈中唐宋剧迹,及取诸人者,尚不能尽。近代孟津天瓶之体,诸城道州之意,出赵董外,足窃书坛,余子附庸耳。东坡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欲攻书者,当于书外求之。此帖作捣练石覆酱瓿可也。皇统帝制,与时废兴。惟八法一脉,口讲手授,衣钵无替,虽大力者不能夺而代之。江东羊簿,继起有人。吾帖或存古之一助欤。壬子(1912)子月上旬,日辰加子,帖成,偕仲弟绶浇酒祭之。霍丘裴景福叙。

裴大中、裴景福父子收藏的大批名贵书画,在无锡县下塘建壮陶阁珍藏,历代名迹达700余件,编有《壮陶阁书画录》。后书画运回安徽霍丘老家,被乱军在1932年抢掠殆尽,裴景福也早已去世。1937年日寇轰炸城中,壮陶阁也被焚毁。

《潜斋集帖》,此帖为杨翰西于1933年刻于城中。所刻为杨翰西父杨宗濂从政50年中与朝中大僚通信所得的书札。时间跨度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共二十四通。其中不少与中国近代史有关。该帖不但是书法作品,也是研究近代史的珍贵资料。杨宗濂晚年号潜斋,故名。杨翰西又刻过《翁同龢、潘祖荫手札》一帖,与《潜斋集帖》甚为一式。石后有“锡山杨氏澄澜堂”,知为鼋头渚澄澜堂所刻,今帖石也存于澄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