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旧时的老茶馆,集中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等,茶馆不仅是饮茶休闲之地,更是承载了许多社会功能。在茶馆可以会朋友,做生意,接洽雇工,说唱卖艺,调解纠纷,说媒相亲,中介买卖,治病卖药,甚至赌博,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茶馆所设之地,正是街市热闹场所。它成为旧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从前无锡崇安寺一带,东起盛巷,西至寺后门,南到观前街,北面是城中公园,比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大得多,五方杂处,茶馆林立。自民国以来,这里有十家著名茶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一帮老茶客。茶馆里人多声嘈杂,从上午六时左右,一直闹到中午,下午二时起,另有一批茶客,他们高谈阔论,传播地方上的奇事轶阁。甚至个人的隐私,妇女的香艳趣闻,以及未经报纸发表的秘闻。以致当年的茶客数十年后回忆起来,印象犹深。

昇泉楼,地点在崇安寺中部,坐北朝南,店主刘耀宗,绰号胡大海,因为他像《英烈传》里的胡大海, 所以人家都这样称呼他,知道他真实姓名的人反而不多了。这家茶馆,自晨至晚,茶客众多。沿楼窗的七、八张台面,坐的是专门介绍房屋出租,及房地产卖买的掮客。他们边喝茶,边闲谈,接洽后,就领着顾主看房子,事成赚一笔中人费。他们心中有一本账,谁家有房子出租,谁家要卖买房子,了如指掌。昇泉楼就成了房地产交易场所。每日交易,风雨无阻。另有一、两张茶台,由外地来的,卖秘方草药的客人占用,有专治鼓胀病的,有卖冻疮药膏的,有卖眼药水的,有卖风湿草药的,台上摆着样品、传单。这里经常有些人来问病治病,有时也会出现生意兴隆的场面。东面几张桌子是木匠帮的茶会,接洽为人家修理台凳木器家具,熟悉者会来此联系雇工。后面几张桌子是吃讲茶的地方,经常有三、四批人,男女都有,双方争得脸红耳赤。流氓地痞,有时乘机兴风作浪,敲诈勒索。按当时习惯,全部茶资包括香烟由理亏的一方承担。昇泉楼在城中区,是专为吃讲茶人提供场地的著名茶馆。

东面靠近图书馆的一家茶馆名逍遥游。房屋建筑较好,后面即公园,三间朝南楼房,布置雅洁,墙上挂着书画对联,早晨茶客稀少,午后二时起,地方上一班殷实之家,中产阶层及无所事事的遗老遗少,在此消磨时光。内有一间密室,茶客可在里面打麻将。逍遥游是当时崇安寺最高级的茶馆,一般人是不去的,只有古董书画掮客,常来此兜生 意。当年杨经生、王俊崖及画家胡汀鹭、诸健秋等人亦常来此品茗,或收集一些书画。

新万兴,是坐落皇亭东面转角处的一家老茶馆。年代久远,房屋破旧。但店主汪耀奎生财有道,沿街几间敞屋,是一般平民喝早茶的地方,后面几间兼做熟面店。晚上里间充作书场,午后沿街继续卖茶,因此,新万兴在崇安寺出了名。茶具是宜兴产的紫砂茶壶、茶杯,二人可合喝一壶。这里气氛比较正常,没有吃讲茶的。

南面是万松院茶馆,沿街一排敞屋,摆有十多张方台长凳,经常是那些来城的乡客在此歇脚,或购买物品和邀约亲友喝茶闲谈,因此有扁担、篮头等物放在台底下。里面天井旁,靠听松院朝南有一大间敞厅,布置比较雅洁,茶客大都是商店主,闲散的中年居民,破落的乡绅子弟,他们是来此喝早茶的常客。一早起床,就来茶馆漱口洗脸,堂口里备有面盆、毛巾。堂倌对他们都熟悉,某先生来了,先送上一盆洗脸水,一碗温水,洗好脸,漱好口,然后坐下喝茶,他们基本上有一定的座位。喝茶浓淡,不需关照,堂馆知道某人常喝浓茶,某先生是喝绿茶等。接着堂倌按习惯,在隔壁新万兴叫来大肉面,浓汁红肉。这些茶客,点心吃好,就开始聊天,这里经常有一个瘦长个儿的老头子,身穿一件长背心,胸前特制四只口袋,装着纸吹,水烟包,一只长烟筒装好烟,伸过来侍候你抽水烟。他每天按时而来,顾客四筒烟给两个铜板。他轮流装烟,大约半个小时,又转向别的茶馆去了。形成了万松院茶馆的一个特色。下午,里间茶客较少,沿街朝西三间,还是那班流动的乡客。后来渐渐有些农民,带有乡间土产麻绳、竹箸等在此出售。

靠近崇安寺小学一家茶馆,名玉和轩,只是单开间楼面,从沿街楼梯上去,有两进楼屋,比其他老茶馆要整洁得多,这里的茶客,是城区商店的老板,约客人来此讲生意。另有一帮常客,他们喜欢玉和轩清静。其中也有做媒人的。约男女双方家长,来此洽谈亲事的。

再向南过去,就是孙记茶馆和三万昌茶馆了,两家茶馆是沿街朝东的一排平屋,是没有大门的敞屋。孙记店主叫孙阿荣,是民国以来的老茶馆,与三万昌同样是供各地来的小商小贩 , 带着货品 , 来此做卖买的。春夏之际 , 也有卖黄雀、腊嘴的,其中有几张台子,在秋天卖蟋蟀等秋虫,虫声噪耳。逢此期间,每有斗黄头,斗蟋蟀的场面,胜者得一枝红花,但亦有以此作赌博的,引得路人围观,十分热闹。孙记、三万昌更有一个特点,他除卖茶外,并接待外地来的客人,在茶馆里住宿,夜间里面几间,挂上布幕,把茶台拼起来当作床铺、供应一条被子,收费低廉、旅客感到实惠。                                                                                                                                                           因此很有一班老客人以此为家。一些小孩子喜欢到这里来看春鸟秋虫,一时秋虫长鸣,鸟语声声,别有情趣。南面沿街有两张茶台,是崇安寺有名的武术家、伤科医生陈德宫、韦云瑞的包座,他们各挂一块小招牌,在茶馆门口卖伤膏药。当年瞎子阿炳,也常向三 万昌借一张长凳,在茶馆门口卖唱。下午这两家茶馆,除卖茶外,每天下午四时左右,还供应酒菜,三个铜板花生,五个铜板碎牛肉,足够两个人对酌,到傍晚方休。

对山门一家茶馆、名长兴楼,是两开间楼面,茶客有一帮泥水匠,大多是苏北人,形成一个茶会,在此接洽为人修理房屋,并代购黄沙、石子、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他们互通声气,承接小型的建筑工程。因此终日客人来往不绝。后来这家茶馆又成为专供棋手对弈围棋的场所了。

观前街中段有个蓬莱茶馆,店主叫陈盘荣,是一个矮胖子,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开设的。他人头很熟,内部设备布置,和一般茶馆不同,当时比较新式,备有靠背藤椅,不用茶壶而用玻璃杯。茶客却有另一帮人,是县政府、警察局有公事的人。当年政务警长吴正荣、侦缉队长薛福瑞、钟季鹤,及一班探员,每天上午必到。他们在此喝茶叙谈,密议办案线索,甚至分赃。这班人占了大半个茶馆,因此一般正当的茶客很少来蓬莱喝茶。记者当年为采访新闻,要找薛福瑞、吴正荣,早晨一到蓬莱,就能找到。抗战初期钟季鹤、吴正荣就是在蓬莱喝茶出来,先后在观前街被人击毙的。陈盘荣开了蓬莱,接待这班当公事的缉捕人员,也不容易。要摸透他们的脾气,殷勤侍奉,茶叶是上等的,随时要绞热毛巾,茶资不是天天付的。只能在经济困难时,凑着合 适的机会向他们开口。那就一下子可以拿到五元、十元。每逢春节,泡上橄榄茶,俗称 “元宝茶”,习惯是一盆青橄榄、一盆瓜子花生,说上两句吉利话,他们也会开销二元、五元小费。蓬莱下午就成为书场。因此又称蓬莱书场,当年评弹名家夏荷生、范玉山、范雪君、张鉴庭、张鉴国、严雪亭、姚荫梅等每到无锡,总要到蓬莱去演唱。

蓬莱东面靠近图书馆路,有一家雅叙茶馆,比较老式,这里也有一帮茶客,是接婚丧喜庆生意的道士、道人、吹打、掌礼、帮闲(俗称帮忙人,即充当婚丧人家的临时家仆)和厨司等行当。他们每天必到,相互联系、互通消息,按门头接生意。当年家藏“四门簿”、专为大户人家发红白帖子的许桂泉,也是雅叙的常客。另有一班老人,喜在此吃早茶,生意亦过得去,因地较偏僻,比崇安寺的其他茶馆清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