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酒业

位于中山路“大康热酒”(1965)

旧时的热酒业不失为街头的一道风景线。这些店里,温酒小酌,别有情味。如章德斋所开之章万源酒店,和大市桥的愉丰洽酒店,通运路朱姓所开的陈全丰酒店,都是闻名于市的热酒店。这些店都以黄酒为主,以“热酒”为特色。

热酒店的“热”,是有一种特别方法,用一只七石大缸,大缸下段砌成炉子生火,上段是热水锅,锅盖上有多个圆洞,将盛好酒的串筒放在这圆洞内,热气进入串筒,就成热酒了。热酒店的酒具要用点锡、紫铜。这种金属制成的酒具,不仅传热快,而且酒的香气不散,反而更加醇厚,真所谓“酒香扑鼻”。用点锡做酒壶,紫铜做镟子内镗锡以防生铜绿有毒,至于串筒有铜制、锡制、白铁制等。

黄酒是总称,品种有:本绍、仿绍、老廒、陈全福、花雕、太雕、状元红 。前四种为普通常销酒,全由无锡本地生产。这种酒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有五十年陈年老酒为标榜。上世纪二十年代银毫贰角可吃“花雕”一斤四两,“本绍”每斤铜元十四枚。下酒小菜有荤、素、鲜果三类:荤菜:白鸡、酱鸭、牛肉、盐水虾、海蜇头、海蜇皮、咸蛋、皮蛋、熏猪肠、熏猪肚、肝等。素菜:茴芽豆、豆腐干、盐烤花生、盐水果玉、油氽果玉、醃丝、醃黄瓜等。鲜果:生梨片、嫩藕片等,吃上一片“清清嘴”。更有提篮小卖者,手提肩挑进店兜售。酒店附近有众多吃食摊如“皇亭小吃”鱿鱼、油氽排骨,鸡鸭血汤等。

这类小店的服务特别周到。堂口备有八仙桌、小长桌、小方桌、小圆桌凭客选坐。一般来说坐客叫菜较多、生意也较大些。但间或有“苦力”为解寒暖身,站在柜台旁立吃,不占一个座位,购一盆茴芽豆或盐紧豆佐酒,时间短,吃得快,店内同样热情接待。吃客各有习性,有高谈阔论慢斟细酌的;有猜拳行令爱吃闹酒的;有商人边谈交易边饮酒的;更多的有独自慢慢细饮的。据说有人吃十个铜元酒,竟要为之代热四次,而堂口服务尽力招待,决不催客。即使营业到深夜,待吃客尽兴而散后,再整理台凳、打扫店堂。代客服务叫莱喊点心也是一种特别项目。可代客到菜馆叫菜,面店买面,馄饨店买馄饨,由堂馆提了挂篮代买后,直送上酒台,主顾给予若干小账。在蟹汛时,供应大闸蟹,脐内嵌猪油一块,用麻丝将蟹“五花大绑”,的在锅上蒸熟由顾客挑拣。或代煮大闸蟹,备有陈醋、姜丝。有客吃酒完了之后,另备菜粥供应加白果仁两粒。在严冬季节,供应白焯豆腐干,加辣花作料,吃之可御寒。吃黄酒算账以串筒、锡壶多少,有二斤装、一斤装、半斤装,酒客要酒即喊一卮酒 ,即一壶或一串筒,又叫“免四”实际上是老秤十二两,意味着吃酒人少吃多报是“洪量”;还有白酒,当时有“本地烧酒”、时也有规矩,吃客食毕后将酒壶倒放在桌子上,服务员就来结账了。

热酒业历来会员户数不多,也有以经营酒坊为主业,热酒铺面只作为一个“窗口”。 如上世纪二十年代有寺巷口龚公兴酒店。大市桥福兴顺酒店,通运路万前路口新金记、华丰等数家。如三十年代有绍兴籍人章德斋开设章万源热酒店,先在光复门外清真寺路和北门外坛头弄,后迁入崇安寺,该店是具有特色的热酒店。至一九五六年一月尚有三家进入公私合营行列,后并入饮食业,几经网点撤并,该业逐渐消失。热酒业属酒馆公所,后又属酒菜饭馆业同业公会,该公会在东大街沈果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