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娄巷

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今天,无锡还保存着一条古老幽静的背街小巷。据光绪七年(1881)的《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小娄巷,福田巷南,旧名戴墓巷”。“戴墓巷则见于元《无锡志》,卷一记道:“戴墓巷,楼巷相对,内有戴氏墓,故名。”“都子巷,即福田巷,通戴墓巷”。从这些消失的地名中,可以看到小娄巷的古老,与戴墓巷相对的楼巷,据说因巷内有更楼台,故以得名。后来楼巷讹为娄巷,两巷又是在东西一条线上,戴墓巷成了娄巷东边的延伸部分,遂分称大娄巷、小娄巷了。

小娄巷从南宋开始,即为谈氏始居之地。谈氏祖先原在北宋京城皇帝跟前做官。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破东京,北宋灭亡,高宗赵构仓皇南渡。谈氏的祖先谈信,字寿斋,官于翰林院,扈从高宗南渡,到了江南,遂定居无锡,谈信乃谈氏在无锡的始迁祖。这在《无锡谈氏宗谱》里有明确记载。谈氏第宅所在,时称鸣珂里,古时显贵者乘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鸣珂。古诗有云:“甲第亘长虹,拥节复鸣珂。”绍兴八年(1138),高宗御赐“溯派汴梁”额,既含故土之思,亦说出了谈氏的祖籍。这方匾额一直悬挂于谈氏厅堂,至1956年才被摘除。南宋以来,地名也屡经变化,由鸣珂里而为戴墓巷,再为小娄巷,谈氏世居于此已近九百年了。

小娄巷谈氏,在有明一代人才辈出。先是谈泰,宣德七年(1432)举人,任南京监察御史,出为四川佥事,为官清廉。谈复,虽未任官,精通医术,自己虽穷困,而行医所得,尽数施给贫弱之人,县志为之立传。谈纲,字宪章,号勿轩,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广信、莱州府知府,敦尚教化,有政声,后入祀乡贤祠,邑志有传。谈一凤,字文瑞,弘治五年(1492)举人,授桂林府学训导,主管宣成书院,立教条,正文体,课励诸生以明体适用之学,官至湖南平江知县。谈恺,字守教,号十山,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户部员外郎。“五迁而后为四川副使,蜀地多盗,民被诬引,辄窜伏,恺尽释之,复其故业。历广东布政,擢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赣贼李文彪、海寇徐碧溪各攻陷沿海城邑。恺开诚布信,降文彪、平碧溪,拜兵部右侍郎。移镇两广,两广山箐险密,蛮峒联络,四出焚掠,杀千户黎元。恺进讨,捕斩五千五百余人,平之。寻剿大罗山,贼将就俘,乞骸归后,督臣追疏恺功,加右都御史”。谈恺存留在无锡的遗迹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所撰《重修无锡县城隍庙碑记》,原碑尚在。谈恺在文化史上还做了一件事,即刻印《太平广记》五百卷。该书保存了自汉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该书虽是宋人所编,但到明中期已近失传,谈恺据钞本重刻,其后明清各种刻本,大都依据谈恺刻本翻印。谈恺之弟谈悌,县学生,鸿胪寺序班,一生平和坦率,尝告诫儿子曰:“门第高,可畏不可恃,我时三复斯言,小子识之。”谈悌之子谈修,字思永,廪贡生,家有延恩楼,藏书万卷。其负才直节,不盲从流俗,不追逐名利。安如山将儿子安希范托付给他,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悉心培养。谈修著有《惠山古今考》、《无锡县学笔记》、《呵冻漫笔》、《比璞山房罪言》等俱流传于世,成为邑中著名地方文献。

新生路的小娄巷入口处,原建有小娄巷的古门坊绣衣坊,在五十年代初被拆除,但阳山石的门柱尚在,“文革”后,门柱也不见了。由于小娄巷多世代高门簪缨之族,朝廷勅建牌坊有七座之多,有绣衣坊、锺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进士世家坊。谈恺在小娄巷建有万备堂,万备堂宏敞高大,建筑华丽,坐落之处三面皆是乔木古树,丛篁修竹,背枕大池,垒石为山,园中还有曲径幽房,备极深静。此林园之胜,城中无出其右。晚近园中尚有重达四吨的太湖石五老峰,即是万备堂旧物,可惜毁于“文革”。万备堂有嘉靖帝朱厚熜御书“天章云锦”、“显赫辉煌”两匾。早在元代,谈氏已将谈信故宅改为家庙,洪武三年(1370)改为谈氏宗祠,谈氏子孙世代致祭,宗祠古屋至今尚存,位于小娄巷48号内,中有古碑数通。1946年,谈氏续修《谈氏宗谱》,于右任为之作序。

无锡秦氏也是小娄巷的名门望族,科名累累不断。清乾隆帝弘历南巡,在寄畅园接见九老,其中即有住在小娄巷的秦敬然、秦东田。小娄巷秦氏中考中进士的还有秦璜、秦泉、秦潮、秦大治等,考中举人的有秦鸿甲等。咸丰以后,居住小娄巷修俭堂的秦楷一枝,仍在这里读书奋进。光绪三年(1878)举人秦焕在小娄巷50号建福寿堂。二十年中,秦谦培中举,秦复、秦同培、秦毓钧考上秀才,随着新学兴起的大潮,秦毓钧、秦毓鎏赴日本留学。秦毓钧曾任上海《申报》、《时报》主笔,写有《寄畅园考》,为早期新闻界的著名人士。秦毓鎏早年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首先举起光复大旗,推翻了清朝在无锡的统治,任锡金军政分府总理,三次执掌县政。他还在1912年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

小娄巷民居中,还有明万历状元孙继皋后裔孙揆均、孙国璋的老宅。孙揆均是清末举人,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孙国璋是清末秀才,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世界语教授。

小娄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 这里仅明清两朝就出了一名状元,十一名进士,十五名举人,近八十名秀才。至今仍保存着江南民居建筑的古朴风貌,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另外,小娄巷底有元末倪文光所创玄文馆,即玄元万寿宫,后被毁。清乾隆五年(1740),在那里建金匮县新城隍庙,至民国时改办县立女子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