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捉老虫”面店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有个叫葛大龙的在中山路书院弄口摆个夜面摊营业。大龙应市的生面不是一般的机制面,而是由他自己和面后,放在长凳上用木棍紧压,再在案板上擀薄如纸,最后以刀功切成的“细阔面”。下锅后,柔软滑汤,韧而不糊,别具特色,加上大龙不吝佐料,配以正宗白胡椒粉,真是味美爽口,老少皆宜。夜面摊不大,自制的“浇头”也只有素鸡和用猪小肠加工的“卷肠”等寥寥几样,但是味道特佳。大龙待人和气,面菜价廉物美。他又颇善经营之道,逢盛暑还兼营什锦绿豆汤、莲子银耳汤等应时点心,所以,面摊生意兴隆。

时至五十年代中期,政府实行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个体经营的饮食业摊贩组织成立合作社性质的点心店,出书院弄左拐的中山路上便新添了一家名为“又一邨”的点心店,大龙的面摊也并入了该店。大龙还像以前一样,工作上一丝不苟,按原来的操作工艺做面做菜。随着规模扩大,后来只能是机制面了,但大龙面摊的传统风味,以他的手艺为主,“又一邨”依旧吸引新老顾客慕名而来。作为饮食店,其地理位置极佳,尤其是和平电影院夜场电影散场后,店堂内总是爆满,生意兴隆。这家店的独特之处是门边墙上装置了一只灯箱,一圈的图案是猫和老鼠(无锡人将老鼠称“老虫”)。一通电,猫便追逐起老鼠来,一闪一灭,不停地循环,但猫始终追不上老鼠。这只灯箱的巧妙构思吸引了过往行人,当时可说是锡城的一个新夜景。以至于没过多久,无锡人多了句俗语:到猫捉老虫吃夜面!而该店的真正名称“又一邨”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周顺娣)


点评:

猫捉老虫,好记,有趣。一旦猫捉不到老鼠,不是猫的愚笨,就是老鼠的机灵。食客到此吃夜面,不知是店主的本领还是食客的聪明。过了一邨又一邨,该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