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福来馄饨店

吴稚晖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老资格的同盟会会员,蒋介石也要让他三分。这么一个政治人物,同无锡街头里巷的一个小小馄饨店能有什么联系?且听细说。

一百四十多年前的1864年秋天,东北塘妙市头一位姓过的汉子进城讨生活,租借城中三下塘斜桥下一处店面,开了一个小小的手推馄饨店。与许许多多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一样,过某的馄饨店承载着一家人的梦想,也是一家人的衣食温饱所系。这一点从过氏夫妇为馄饨店起的名字可以看得出。三下塘即现在的新生路,那时的三下塘街路狭窄,两旁店铺密密挤挤,也是无锡城里闹猛地方。过氏夫妇的手推馄饨店起名“福来”,寓意福气自然来,祈望之意溢于言表。

人生曲折有很多因素,有自身的,也有客观的。过氏“福来”馄饨店因为货真价实,街坊邻居、过路的、逛街的,遇着吃饭辰光,都爱到福来馄饨店吃碗馄饨。久而久之,过福来馄饨店出了名,无锡城里无人不知。正当过福来馄饨店渐入佳境时,店主染病卧床,不久便谢世了。福气刚刚来的“福来”馄饨店由过氏长子过阿大继承。这过阿大有了俩钱,赶“时髦”,三天两头往大烟馆里钻,成了瘾。殊不知大英帝国用洋枪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不是来旅游观光的。英国人就是要用鸦片榨光中国人的银子,摧毁中国人的意志,最终确保帝国主义的利益。不幸的是,过阿大同千千万万个受害的中国同胞一样,成了一个无处伸冤的受害者。没几年,过阿大也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来守店。

1916年,过阿大的寡妻尤招娣租得浴德池隔壁、三凤楼茶馆楼下两间店面,准备扩大规模,把过福来馄饨店做大。新的过福来馄饨店地处闹市,茶楼、混堂、戏园子、麻将馆里的白相人消费水平自然比街坊邻居中的老头老太们高,过福来的生意同以前比,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换言之,过福来馄饨店在无锡城里说得着了。当然了,数得上的过福来馄饨店不再是家庭式的了,老板和伙计有着明确分工。新的过福来馄饨店,雇佣了严桂荣、徐春泉、徐寿根等数位擀皮师傅、剁馅师傅、灶头师傅,另外还收了几个学徒工,跑跑堂,打打杂。这等规模的馄饨店,也算可以了。好在经营的是小吃,只要干净整洁,货真价实,生意自不错。无锡地方上的名人绅士薛南溟、钱孙卿等都经常光顾,著名评弹艺人姚荫梅、杨振雄、杨振言到无锡来演出,必到过福来吃馄饨。

再说国民党元老吴稚晖,1865年降生在常州武进。武进与无锡相邻,往来方便,两地民间交往密切。吴稚晖外婆家在无锡江尖上,就在无锡西门外运河边,船来船往,交通方便。无锡向来注重商业,发家致富后的地方名绅回报乡梓,造桥、铺路、办学堂,社会风气渐开。吴稚晖自幼寄养在无锡外婆家,实际上是无锡人,吴稚晖本人在一些场合也曾说过自己是无锡人。吴稚晖在无锡读书求学结识了不少无锡当地的名流,免不了在外面品茶、吃点心、应酬交际。其中过福来馄饨店也是吴稚晖常去的地方。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蒋介石委任吴稚晖担纲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表面上请吴稚晖监督行政,实际上把吴稚晖空挂起来。宦海沉浮中的吴稚晖常常有空回无锡闲住,只要回到无锡,得空必去过福来吃一碗馄饨。吴稚晖平时不修边幅,回到无锡尤其随意,普通布衣衫,普通圆口布鞋,看上去同普通乡绅没多大区别。有一回,吴稚晖混在人群中吃馄饨,天气有些热,又是红汤辣,吃得满头大汗。吃客当中有人认出吴稚晖,指指点点,闻听有国民党大员在此,馄饨店里的吃客们神态觫然。吴稚晖若无其事,边吃边揩汗,吃完了,一抹嘴,悠然自得地踱着方步,离开过福来馄饨店。此事传开,过福来馄饨店生意一日好似一日,无锡人再说过福来馄饨不说过福来,说吴稚晖馄饨或吴稚晖馄饨店。

过阿大过世后,过福来馄饨店的实际掌门人是过阿大的妻子尤招娣,尤招娣再传给女儿过兰秀。尤招娣母女经营过福来馄饨店长达六十多年。1956年公私合营,1962年因中山路拓宽,迁移到城中公园后门,改名锡光馄饨店。1966年以后,由于传统手推皮子馄饨吃功,效益低下,改做机轧皮子三鲜馄饨和小笼馒头。1968年再次迁址,搬至五爱路。

(蓝冰)


点评:

过福来馄饨店与历史人物吴稚晖都在历史的岁月里同我们擦肩而过,被称为历史的过去常常被闲谈,甚至被复制。吴稚晖时常光顾一个小小的馄饨店,以至于这家店卖的馄饨被称做吴稚晖馄饨,已成为一段人文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