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宅

无锡在清咸丰十年(1860),被太平军攻陷,在沦陷的4年中,对无锡城是一场浩劫。光绪七年(1881)编的《无锡金匮县志》所记录的有关无锡城内外的重要建筑,城内主要街道全被焚毁。同治八年(1869)的《重建道南祠记》碑上记着:“咸丰庚申(1860),邑城沦陷历四载乃复。当是时浮屠老子之宫,川岳明神之祀,无一椽片瓦留遗。”当时城中所遗留的古建筑极少,在后来的调查中,城中清雍正以前的房屋建筑只剩一、二处。许多称为名人之居的多为同治光绪年间所造。

秦蕙田宫保尚书第,为清代经学家,官至刑部尚书,署理翰林院秦蕙田故居。在原崇宁路14号,曾经是无锡市文物遗址控制保护单位。这座宅院是秦氏家族在无锡的第一座住宅,由秦彦和始建,后由秦彦和第四子秦季升继承。秦季升之子秦旭,明永乐八年(1410)就出生在这里。秦旭曾对住宅加以扩建,称挺秀堂。后来秦旭之子秦夔又高大其门墙成为宅院。秦旭长子秦夔长期在外做官,次子秦旦,三子秦奭均有才,无意功名,在家奉养父母,性至孝,为邻里所称道,成化二十年(1484),皇上谕旨:“该县给与官银三十两,令本家自行起盖牌坊。旌表秦旦、秦夔双孝之门。”宅第门上也挂了“双孝”匾额,称为双孝门第。在凤光桥堍,相当于今天崇宁路口稍南建造了双孝牌坊。1954年中山路南段拓宽,牌坊被拆除。以后秦氏子孙繁衍,在六箭河两岸建宅居住,秦旭一脉后裔被称为河上秦氏。乾隆元年河上秦氏后人秦蕙田高中探花,任官期间,对无锡故居未曾扩建。其子秦泰均,字汝夏,号静轩,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编修,曾典试浙江。致仕回乡后,将这处宅院加以修葺,改称嘉会堂,人称嘉会堂尚书第。秦泰均去世后,此宅除东半部外,其余部分被秦泰均之子秦泩售于同族秦沆,后又转售他姓。此时仅存前部恒斋、中间花厅和后面转盘楼。咸丰十年被太平军全部焚毁。同治年间,秦国瑚重建了大门和堂屋两进,以宫保尚书第榜其门。其时,宅院共三进,每进面阔三间,硬山顶平屋,结构简单。曾被列入文化遗迹控制单位。2002年全部拆除,建以现代化大厦,已无遗迹可寻。

清乾隆后期大臣,著名治理黄河的水利家嵇璜故居在城中中市桥上塘街,坐西向东。原建筑有四进,其中第二进正厅为建于明末的楠木大厅,原属秦氏,清初为嵇氏购得,其余建筑系清代所建。楠木大厅为硬山顶,面阔三间,高大宏敞。厅前有一庭院,花木扶疏,曾在院内发现有“拙修嵇璜”落款的石楹联,仅存“翠竹碧梧”四字残石一段。在北侧有备弄一条。1990年由佛教协会将楠木厅整体移建至梅园横山开原寺。

侯桐故居,坐落城中驳岸上,今人民中路。始建于清道光初年。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五进,面阔五间,规模宏大。侯桐(1779-1860)字玉山,无锡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今该宅第原有建筑大部保持原状。前三进分别为门厅、轿厅、正厅,为硬山平房。第二进明间之北有砖刻门头一座,砖刻门额为“堂构诒谋”四字。第三进为正厅,规模宏大,制作精细,中间三间为大厅,两边侧厢各独立为房,房前自有小天井,天井中有桂树丛竹。明间前后门头皆有砖雕,向南砖额为“自得尺安”,北为“桂馥兰馨”。这进平房虽作为商店门市,但房屋原构未遭破坏。第四、五进为转盘楼,两层,其梁柱、楼板、门窗、走廊等尚为初建时原构,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为无锡城区内仅有的几座转盘楼之一。楼屋现在居民住宅及侯氏后裔所居。宅第东侧有备弄一条,贯通前后。备弄东侧还保存侯氏家祠平房若干间,如今也是民居。2003年6月,侯桐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自明末由北乡寺头镇迁城,于北门内下塘聚族而居,子孙繁衍。北门下塘,北至留郎桥南内城沿河,南至道长巷西河头,均为杨氏族人聚居之地。后又分居大成巷、学前街、百岁坊巷、留芳声巷等处,均为宗同族一。城北所居为迁城四世祖杨度汪,字若迁,因乾隆丙辰(1736)举博学鸿词科。当时殿试一等五名,二等十五名,度汪为二等第一名,选庶吉士。乾隆下诏,凡录取一、二等者皆可在所居之宅前立旗杆,挂“博学鸿词”帜,从此民众称此处为旗杆下,久之遂成地名。族人因抵抗太平军犯城,死了不少。城北下塘杨度汪故宅也被烧毁。同治五年(1866),杨宗濂、杨宗瀚兄弟一起营建大成巷新宅,奉母居住,堂额为李鸿章书“保滋堂”,取“保世滋大”之义。徐世昌任大总统时又为书“保世滋大”匾。光绪十年(1884),杨宗濂于旗杆下老宅被毁基址,建新屋迁住。光绪十七年(1891),杨宗濂复奉母命在宅右建杨氏义庄及义塾。后此处为荣张浣芬租赁,办荣氏小学。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旗杆下杨宅尚有原建筑四进,第一进门厅和第二进大厅均为面阔五间硬山顶平房,第三、四进为转盘楼,两层,阔五间,有风火墙。从大门旁左侧有备弄一条,贯穿前后。在老宅中备弄尽头宅门上有“天官赐福”石刻竖匾。老宅第五进为杨宗濂长子杨寿枢所居,第六进为次子杨寿植所居。房屋已是西式楼房,山墙上有观音兜,楼前有庭院,院内有老井一口。这组住宅建筑,不但主人知名度高,而且古朴形制中还透有近代气息,惜今已全部被拆除。

许珏故宅既翕堂,坐落城中东河头,即今崇宁路。许氏祖先乃河上许姓,这一住宅为迁锡始祖许松佶建于乾隆年间,人称许氏既翕堂。许珏(1843-1916),字静山,无锡西门外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二十八年(1902)任出使意大利大臣。许珏一生力主禁烟。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蛰居无锡。许氏既翕堂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主屋,前后共四进,在一条轴线上。第一进为门厅,硬山顶平房,面阔九间;第二进为正厅,即既翕堂,硬山顶平房,面阔三间;第三、第四进为转盘楼,面阔均为五间,高二层。西部建筑有牡丹厅、双桂轩、许氏家祠以及杂屋等,其中牡丹厅、双桂轩为清初遗存下来的明式建筑。有备弄贯通前后。今已全部拆除,其址即市检察院。